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21:26

  本文关键词: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法治文明 司法文明 司法腐败 司法公正


【摘要】: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是我国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党和国家从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层面积极推进我国司法文明建设。但是从近两年我国司法文明状况评估结果看,我国司法文明水平不高,仍未达到中等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建设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内涵。本部分首先是阐述了文明内涵,指出文明具有社会属性,是一种社会存在;文明具有实践属性,代表着人类活动和实践的一切积极成果;文明具有物质属性,指人类所创造的所有财富,也具有精神属性,也包括特指精神财富;其次,本部分详细探讨了司法文明内涵,是指人类及其创设的司法机构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法律文化的总和,包括司法理念、司法原则、司法规范、司法制度、司法条件、司法文化和司法行为方式等内容,然后探讨了司法文明实证标准,包括:中立性、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程序性和司法公正和司法文明价值标准,包括:基本人权和人道主义、公正原则和民主与理性;第三,本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内涵就是与中国国情和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司法文明,既具有一般司法文明的核心内容,也具有我国司法文明自己的特色;最后,本部分阐述了在我国建立高度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第二部分阐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部分首先阐述我国司法文明评估体系,包括我国2014年和2015年司法文明调查范围集中的四个领域:司法制度、司法运作、司法主体、司法文化,和我国法治文明评估工具,即我国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依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研发的司法文明指数(China Justice Index)体系,依据这些指标体系可以基本准确评估我国司法文明现状:其次,然后介绍了我国司法文明现状,2014年我国司法文明水平未达到中等水平;2015年度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司法文明水平比2014年略有下降,二十省市的得分均已经超过及格线,但没有一个省份达到70分的中等水平;最后,本部分阐明了我国司法文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司法不独立,司法权不能独立运行;司法腐败是当前我国司法文明建设中的顽疾,其严重削弱司法机关权威和司法判决和裁决的公信力;我国司法职业化水平不高,极大的影响了我司法文明成绩和后续发展;我国目前司法监督仍然需要跟进,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主体单一,监督权力不明确等等。第三部分阐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发展对策。第一,建立现代司法公开制度,推动司法透明化,有效防止司法人员暗箱操作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可保障社会公众和诉讼当事人的知情权,使他们充分获得司法权行使过程中的信息,改变司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及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使司法权在阳关下运作和行使,既可以避免司法腐败产生,也可以提高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第二,遏制司法腐败,增加司法公开化、透明化本身也是遏制司法腐败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了坚守司法公开化原则之外还要完善司法内部监督体制、健全司法外部监督体系、鼓励民众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多渠道全方位遏制司法腐败;第三,积极推进司法职业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严格司法官选任制度,提高司法人员整体素质,推动我国司法职业化水平提高;健全司法职业保障制度,包括:身份保障,经济保障和特权保障,以保障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地行使司法权;积极推进司法职业培训,司法职业培训是保障司法人员正确行使司法权的重要条件,是推进和维持司法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我国建立更高水平的法治文明和司法文明;第四,严格和完善司法人员惩戒机制,鼓励对司法人员自我约束,且惩戒机制需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第五,秉持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理念。现代司法文明建设必须关注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已经成为司法权运行的基本原则,能否保证人权,能否在司法权运行过程中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直接决定司法体制性质和文明程度。为了推进我国司法文明发展,必须要坚守人权保障理念和原则。
【关键词】:法治文明 司法文明 司法腐败 司法公正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3
  •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10
  • (二) 研究现状分析10-12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2
  • (四)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2-13
  • 一、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标准13-21
  • (一) 司法文明内涵13-15
  • 1. 文明13-14
  • 2. 司法文明14-15
  • 3. 社会主义司法文明15
  • (二) 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特征15-18
  • 1. 中立性15-16
  • 2. 独立性16
  • 3. 专业性16-17
  • 4. 权威性17
  • 5. 程序性17
  • 6. 司法公开17-18
  • (三) 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价值标准18-19
  • 1. 基本人权和人道主义18
  • 2. 公平与正义18-19
  • 3. 民主与理性19
  • (四) 推进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9-21
  • 二、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评估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1-31
  • (一)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评估体系21-24
  • 1.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评估领域21-22
  • 2. 司法文明指数体系22-24
  • (二)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发展现状24-26
  • 1. 2014年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状况24-25
  • 2. 2015年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调查结果25-26
  • (三)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6-31
  • 1. 司法文明发展面临的问题26-28
  • 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28-31
  • 三、推进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的对策31-37
  • (一) 秉持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司法理念31-32
  • (二) 建立现代司法公开制度,推动司法透明化32-33
  • (三) 遏制司法腐败33-34
  • 1. 健全司法监督体系33
  • 2. 完善司法外部监督体系,推动公民参与33-34
  • 3. 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借鉴他国司法反腐经验34
  • (四) 积极推进司法职业化34-37
  • 1. 严格司法官选任制度34-35
  • 2. 健全司法职业保障制度35
  • 3. 推进司法职业培训35-36
  • 4. 严格和完善司法人员惩戒机制36-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录42-46
  • 后记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军;论司法文明[J];云梦学刊;2004年04期

2 林春明;加强司法文明建设 助推和谐社会构建[J];山东审判;2005年03期

3 赵凯;;论我国司法文明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张文显;张保生;王树义;柳经纬;;突破机制体制壁垒 组建培育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09期

5 王家玺;建设社会主义司法文明[J];大连干部学刊;2003年03期

6 陈界融;司法文明四辨[J];现代法学;2004年02期

7 朱立恒;;人权保障与社会主义司法文明[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5期

8 张波;论司法文明[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缪蒂生;价值与实证:现代司法文明的评价标准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10 苍月岚;基层检察院在司法文明中的作用[J];检察实践;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宏科;湛华;;建设“三个文明” 推动司法文明发展[A];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宝鸡“四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琚运富;;加强董必武司法文明观研究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王密东;;论董必武的司法文明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三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司法文明本质:尊重当事人[N];青岛日报;2005年

2 上海一中院政治部主任 许祥云;分享身边故事 共创司法文明[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河南省固始县检察院检察长 聂家君;在细节中传递司法文明[N];检察日报;2013年

4 刘武俊;办案禁用语彰显有所不言的司法文明[N];海南日报;2007年

5 刘武俊;办案禁用语:彰显“有所不言”的司法文明[N];检察日报;2007年

6 郑华 记者 杜方远 实习生 肖金雄;推动司法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N];延安日报;2007年

7 从兵邋金宝 占军;维护百姓权益 弘扬司法文明[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杨怀荣;司法文明:尽在法官一言一行中[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袁其国;司法文明须从四个方面推进[N];检察日报;2003年

10 密山市人民法院院长 宋瑞敏;弘扬司法文明 推进法院工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春雷;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司法文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潘纪强;司法文明的内涵、构成与标志[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4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74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3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