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化背景下重塑监狱行刑一般预防目的
本文关键词:现代信息化背景下重塑监狱行刑一般预防目的
更多相关文章: 监狱行刑 一般预防 信息化 狱务公开 惩罚失衡
【摘要】:国家对监狱行刑的刑罚目的包括一般预防的期待。这一点可从刑罚权的本质和监狱在刑罚执行中的地位得以证明。监狱行刑通过对罪犯的惩罚产生威慑功能,实现一般预防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使民众确信法律保护大多数人权利的事实,对法律产生信赖,最终实现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然而,在传统行刑模式下,由于监狱的封闭性、惩罚失衡性和改造失当性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弱化了监狱行刑功能。监狱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狱务公开、依法治监,打破封闭状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强化监狱行刑一般预防目的的实现。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监狱行刑 一般预防 信息化 狱务公开 惩罚失衡
【分类号】:D926.7
【正文快照】: 由于刑罚可以直接作用于犯罪人,而无法直接作用于一般社会成员,因此,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特别是监狱行刑的目的仍然争议较大。[1](P68)有些学者对此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有些学者在肯定特殊预防为监狱行刑目的同时,否认一般预防目的为行刑目的。监狱行刑目的问题是指导监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维力;;刑事程序多元化与刑罚相对个别化的契合——论刑事司法改革对现代刑罚观的应然回应[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王振;;刑罚目的的新思维:积极一般预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陈自强;;刑罚的本质与国家刑罚权的根据新论[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汪良敏;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刘少军;;我国刑事程序性裁判机制之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田晓辉,巴信勇;论非法证据的效力及建立排除规则的构想[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刘根菊,刘少军;法国民事原告人制度评价与借鉴——兼论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6 张世君;关于法律价值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方凡佳;;从程序价值看我国刑事诉讼中重复追诉问题[J];才智;2009年18期
8 杨晓行;;论刑事申诉程序与人权保障——关于刑事申诉改革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9 陈新;;论行政诉讼价值理念的优化组合——从和谐社会的维度[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刘庆国;黄文;;论沉默权制度确立的必要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锐;;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2 刘强;;刑诉法修改背景下公诉工作的规范化考量[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3 任超;黄敏;;刑事作证豁免制度诉讼原理探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4 占云发;王纳新;;论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及其实现机制——学习董必武同志诉讼法学思想的几点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锁正杰;刑事程序的法哲学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思思;侦查讯问律师在场权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丽媛;我国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监督配合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英;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异化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玉刚;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晶;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陈学宇;论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建立[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成龙;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柱民;受贿罪侦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轶;刑罚预防新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韩友谊;积极的一般预防[J];河北法学;2005年02期
3 覃志军;唐钰林;;刑罚目的体系论[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5 韩玉国,洪求华;刑罚的哲学底蕴[J];山东审判;2004年02期
6 陈忠林;自由·人权·法治——人性的解读[J];现代法学;2001年03期
7 陈光中,郑旭;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述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舰;;美国监狱行刑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司法;2006年04期
2 赤艳;;监狱行刑模式变革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刘洪;;监狱行刑的理念冲突和契合[J];犯罪研究;2006年05期
4 谢望原;陈宝友;;略论社会力量对监狱行刑矫正的参与[J];人民检察;2007年17期
5 陈旭华;;论平安语境下的监狱行刑正义[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贾洛川;;试论监狱行刑的善恶选择[J];河北法学;2012年05期
7 贾洛川;;试论监狱行刑伦理的基本范畴[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8 邹晓玫;;“监狱行刑悖论”的法律社会学分析——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2年34期
9 张全仁,张鸥;监狱行刑的功能与目的[J];中国法学;2000年04期
10 张全仁,马建文,解玉敏;监狱行刑改造客体的内容[J];河北法学;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瑞珊;张奕显;;和谐社会下监狱行刑的改革与发展——以刑事政策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磊;监狱行刑与犯罪人再社会化[N];法制日报;2013年
2 永济监狱 赵永平;制约监狱行刑法制化进程的瓶颈[N];发展导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效;台湾地区“监狱行刑法”述评[D];复旦大学;2008年
2 邓雷;监狱行刑异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晓英;我国监狱行刑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毕洁印;我国监狱行刑的观念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罗君;论监狱行刑人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勋;南京国民政府监狱行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夏华龙;我国监狱行刑权运行机制变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赵河元;现阶段我国监狱行刑方面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李仕强;监狱行刑中的人权保障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吴斌;行刑社会化思潮下的监狱行刑制度变革[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4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748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