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23:15

  本文关键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 新修民诉法 民事检察监督


【摘要】: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从在司法实务中运行发展到现在,已跨越了多年历程,经历过无数次的地方个案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在法律实践的“千锤百炼”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我国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也摸索出自己的运行路径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实效。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被立法认可和确认,至此也奠定了其作为民事检察监督方式的法律地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越性,在实践与立法的双重积淀下正逐步成为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手段。 当然,在肯定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因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不足、理论的深入性缺乏以及立法规定后其实践与法律磨合的不适应之处,比如适用范围的不清晰、与其它相关制度的混淆以及程序规制的缺失等等,都在影响着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发挥。本文以“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研究”为题,试图从多个角度出发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进行专门性深入剖析,在理论方面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概念、性质、价值和效力进行阐述,并着重厘清其适用范围和申请条件,在实践方面重点探究其程序适用流程,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旨在达到构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完整理论框架和推进实践顺畅运行的双重效果。 除引言、结论和致谢外,本文正文共分为四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性质和价值。首先,笔者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含义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将其内涵具体内容的体现分项列出,包括监督对象、监督范围和监督方式等,以助于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试图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制度、一般工作检察建议相比较,并通过这些比较分析旨在达到准确认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这种新型监督方式的目的。然后笔者以展开论述学术界有关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性质的不同观点入手,通过对“服务说”、“权力说”、“综合说”的分析来进一步认定其性质,认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性质是以“检察”为主要性质且兼具“建议”性的。最后,笔者从多角度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价值进行了论证,认为无论是从简化程序、调动基层检察机关积极性方面,还是从权利救济和建立法检互动机制方面,民事再审检察建议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和申请条件。首先,笔者提出现今立法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规定过于笼统和模糊,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说明,继而从适合采用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和不宜适用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两方面对其适用范围做出合理说明。然后笔者重点从新《民事诉讼法》中对依申请提起的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申请前置条件的修订出发,通过三种情况的论证、分析和对比,得出“当事人优先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这种前置条件的设置具有积极作用且能够更加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有关再审的现实问题的结论,以此来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申请条件进行说明。同时也通过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相关问题的分析来对高检司法解释中有关申请条件内容进行必要回应,并从申请时间限制,检察机关审查方式以及申请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权的救济三个方面论证研究,以求全面把握。 第三部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程序。首先,笔者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运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包括检察机关发出民事再审建议缺乏详细和可操作性程序、人民法院的回复机制不完善以及办案人员的不重视等。然后针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存在的问题,并以新《民事诉讼法》和相关意见、规定为基础,从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和两机关关于救济程序的双向制约入手,提出相关的具体程序设计和建议,以期能够更有利于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运行。 第四部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对于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笔者分别从柔性效力和相对刚性效力即程序强制力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认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一种强制力较弱的柔性法律监督方式,一方面它是一种具有柔性效力的柔性权力,另一方面它在程序方面又应赋予必要的强制力。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于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研究和论述,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制度顺承式方法进行分析,例如对研究制度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固定模式,并使其占据整个专题性研究的全部内容。本文试图适当运用法解释学理论,采取从多视角、多方位出发,从不同角度对整个制度进行剖析,并能最终使各个部分结合,共同为整个研究主题服务,不失为对于传统模式的一种突破。
【关键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 新修民诉法 民事检察监督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1;D926.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一、 问题的提出11-12
  • 二、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性质和价值13-27
  • 一、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概念界定13-18
  • (一) 定义概说13-16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的异同16-18
  • (三)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一般工作检察建议的区别18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性质18-22
  • (一) 学术界有关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性质的争议18-21
  • (二) 本文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性质的认识21-22
  • 三、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价值22-27
  • (一) 有利于简化再审程序,提高办案效率22-23
  • (二) 有利于调动基层检察工作积极性,节约司法资源23-24
  • (三)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公民权利救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4-25
  • (四) 有利于建立法检之间的互动工作机制,推动司法公正25-27
  • 第二章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和申请条件27-35
  • 一、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27-30
  • (一) 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简单轻微案件27-28
  • (二) 宜于由原审人民法院进行再审的案件28
  • (三) 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案件28-29
  • (四) 对申诉人提出在原审法院诉讼过程中未提供的新证据以及出现在法院生效判决之后的新情况、新理由类案件29
  • (五) 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其他情形29-30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申请条件30-35
  • (一) 申请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前置条件30-31
  • (二) 申请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相关问题31-35
  • 第三章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程序35-43
  • 一、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运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36-38
  • (一) 检察机关运行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缺乏操作性程序流程36
  • (二) 人民法院对于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回复机制的不完善36-37
  • (三) 检察机关承办人员对程序操作过于随意37-38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程序规制38-43
  • (一) 检察机关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程序流程的规范化38-40
  • (二) 人民法院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程序流程的规范化40-41
  • (三)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双向制约程序41-43
  • 第四章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43-47
  • 一、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柔性效力43-45
  •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相对刚性效力45-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祥壮;;理想与现实之间:民事再审程序的再修改[J];法律适用;2011年07期

2 汤维建;;审判监督程序立法修改五题[J];法律适用;2011年10期

3 李浩;;论民事再审程序启动的诉权化改造——兼析《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49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潘仲华;付红梅;;检察建议的法理省思[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9期

5 吴细辉;;检察建议若干问题刍议[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8期

6 张新;;对完善检察建议立法的实证思考[J];河北法学;2010年11期

7 李浩;;虚假诉讼中恶意调解问题研究[J];江海学刊;2012年01期

8 杨书文;检察建议基本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05年17期

9 俎静峰;;论个案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J];人民检察;2006年09期

10 吕涛;;检察建议的法理分析[J];法学论坛;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8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