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检察权相关问题综述

发布时间:2017-09-06 23:15

  本文关键词:检察权相关问题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检察权 性质 法律监督权 人大 监督制约


【摘要】:宪政建设的思想中心是以权力来制约权力,其主要手段是通过权力分离以期达到权力的相互制约,本文主要是以法条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检察权相关建设的制度和基础分析,进而对检察权的性质和争论学说进行理性分析。最后通过对检察权监督制约模式的设想和构建来更好的完善我国检察权的内容,这也正是本文阐述的最终目的。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四部分,概述如下:第一部分“检察权问题的缘由”主要介绍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检察权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并就我国检察权的产生和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对我国现代检察权的产生背景,历史原因以及制度构建做一详尽的论述,最终得出建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的检察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过对国内外检察权的探究,为更好的梳理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部分“检察权性质之争”主要介绍检察权的各种性质学说。对于检察权的性质存在着行政权、司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双重属性和法律监督权这四项学说,本文对不同思想和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我国的检察权不同于纯粹的行政权,司法权,更不介乎于二者的模糊地位,而是建立在宪政民主层面上的法律监督权。这是基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法治国情而得出的结论。第三部分“我国检察权的宪法定位问题”检察权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定位。结合我国的宪法对检察权作为法律监督权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论述。通过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由这种制度的权力构架最终得出我国检察权的性质是法律监督权。第四部分“我国对检察权运行的现状以及合理监督模式的构建”这一部分通过对我国检察权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制约的现状的论述,认为我国现在的检察权在接受监督制约方面亟待加强。对我国检察权接受监督制约相关模式提出了相关的构建设想和具体措施。例如:检务公开、加强在诉讼环节上的监督、强化在诉讼环节外的监督等等来对检察权更好的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检察权 性质 法律监督权 人大 监督制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检察权问题的缘由10-16
  • 第一节 、西方检察权的产生和发展10-14
  • 一、大陆法系检察权的产生和发展(以法国为例)10-12
  • 二、英美法系检察权的产生和发展(以英国为例)12-14
  • 第二节 中国检察权的产生和发展14-16
  • 一、我国古代检察权14-15
  • 二、我国现代检察权15-16
  • 第二章 检察权的性质之争16-19
  • 第一节 行政权说16
  • 第二节 司法权说16-17
  • 第三节 检察权兼有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属性17
  • 第四节 法律监督权说17-19
  • 第三章 我国检察权的相关定位19-26
  • 第一节 检察权在我国的性质定位19-22
  • 第二节 检察权作为法律监督权的宪政基础22-26
  • 第四章 检察权接受监督制约现状及模式构建26-33
  • 第一节 我国检察权接受监督制约的现状26-28
  • 第二节 我国检察权接受监督制约相关模式的构想28-33
  • 一、检务公开是相关制度构建的基石29-30
  • 二、加强检察权在诉讼环节上的监督30
  • 三、强化在诉讼环节外对检察权的监督30-33
  • 结束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38
  • 附件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成军;;检察权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806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806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