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困结与进路破解
本文关键词: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困结与进路破解
更多相关文章: 柔性司法 立体化纠纷解决机制 程序选择权 人民调解 自主纠纷解决
【摘要】:当下人民调解制度已无可逆转地走向凋萎,加之人民群众的"法意识"从模糊走向具象,亦加剧了"诉讼爆炸"现象。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似一股"学术运动",一度引人瞩目,但终因与诉讼制度不衔接、零散不成体系等原因而深陷泥淖,众多人民调解组织处于半工作甚至闲置状态。文章以法院功能改革为切入点,构建立体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行柔性司法,让法院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多样化的程序服务,赋予并尊重当事人解决纠纷的自主性。它的推行可有效缓解诉讼压力,深入化解矛盾,稳定社会,满足群众对多元化纠纷解决之方式的需求,也是人民调解制度改革与前进的价值坐标。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柔性司法 立体化纠纷解决机制 程序选择权 人民调解 自主纠纷解决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一、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困结及其原因分析源于中华“和”文化之传统、形制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时期并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的人民调解制度,久负盛名,被誉为“东方经验”。改革开放后,它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简称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从燕;英国民事司法改革架构中的ADR及其借鉴意义[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蔡从燕;美国民事司法改革架构中的ADR[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赵旭东;;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多元化”与“替代性”之辨析[J];法学杂志;2009年11期
4 刘澍;;社会结构紧张视域下“大调解”对法院司法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沈明磊;王淳;;诉调对接之路的理论与实践——江苏法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结与思考[J];人民司法;2006年11期
6 王福华;;中国调解体制转型的若干维度[J];法学论坛;2010年06期
7 陈丽芳;;解纷机制合理衔接的探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少英;许峰;;税务争议替代性解决机制探析[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2 蒋颖;域外民间调解制度对我国的若干启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周荃;;人民法院委托行业协会调解的实践及其规制——以金融纠纷调解为视角[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林应钦;律师参与ADR问题研究[J];中国司法;2004年11期
5 陈志新;关于在发展人民调解制度中吸纳国外ADR成果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5年04期
6 王红梅;;非讼教学目的刍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7 高翔;;法院附设诉前调解之制度构建[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宁杰;ADR热的冷思考[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9 张敏;;论ADR机制在我国行政纠纷领域的适用[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11期
10 陈桂明;吴如巧;;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的新发展及其启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仁虎;娄必县;;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游;担保行政:公用事业公法治理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3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林轲亮;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李轩;反思与重构: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梁宏辉;人民调解的监管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王春丽;美国法院附设仲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立;对我国环境纠纷非讼解决模式的思考[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魏静静;论“三调联动”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向亮;“诉调对接”机制的现状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柴楠楠;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婉芬;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曾敏;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春英;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沈朝儒;论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困境及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韩强;我国治安调解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邵怡;民事检察监督促进和解问题探析[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曼;韩旭;;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3 高鸿钧;;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间[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4 狄小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艾佳慧;;“大调解”的运作模式与适用边界[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6 黄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2期
7 王禄生;;地位与策略:“大调解”中的人民法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6期
8 熊易寒;;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J];社会;2006年06期
9 吴英姿;;“大调解”的功能及限度 纠纷解决的制度供给与社会自治[J];中外法学;2008年02期
10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上)——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湘清;;浅论基层人民调解制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2 张丹;;略论农村人民调解制度[J];人大建设;2006年04期
3 王俊娥;于晓丽;;和谐社会背景下对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思考——以村级人民调解工作为视角[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刘e,
本文编号:814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81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