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委托调解中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兼谈委托调解的主体框架关系构建
本文关键词:论委托调解中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兼谈委托调解的主体框架关系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委托调解 调解权 调解辅助权 独立调解员 准司法调解
【摘要】: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调解程序中体现为调解权与调解辅助权的关系。调解权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在调解程序中处于主导地位。调解辅助权是法官权力的体现,旨在引导和辅助调解权的实现。在委托调解中,独立调解员一方面从当事人的调解权中得到授权以引导调解,另一方面从法官的调解辅助权获得支持。当事人主导、独立调解员引导、法官辅助,构成委托调解的合理格局关系。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委托调解 调解权 调解辅助权 独立调解员 准司法调解
【基金】: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中国统一社会‘调解法’立法研究”(CLS(2014)D087)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权利产生权力,权力为权利服务,权利制约权力”是基本的法治原理,法律制度建设应以此为出发点,建立权利与权力的有效平衡机制。现阶段,西方的诉讼理论和实践模式进入人文主义的发展时期[1],中国的诉讼模式从超职权主义步入职权主义,继而往协同主义发展,调解在诉讼程序体系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毋爱斌;;法院附设型人民调解及其运作——以“人民调解工作室”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法学;2012年02期
2 刘加良;;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根据、原则与限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韩波;;诉讼调解的实证分析与法理思辨——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调查[J];法律适用;2007年04期
4 王建勋;关于调解制度的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5 姜小川;;司法权基本属性之探析[J];法学杂志;2007年05期
6 陈亚平;;我国诉讼调解制度完善研究[J];法学杂志;2008年01期
7 陈旗;;论法院调解制度的创新——基于价值与功能的法理思辨[J];法学评论;2007年05期
8 肖建国;;司法ADR建构中的委托调解制度研究——以中国法院的当代实践为中心[J];法学评论;2009年03期
9 曾令健;;迈向集约型司法的民事审前调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胡道才;;调审适度分离:“调解归调解,审判归审判”的另一路径——以南京两级法院改革试点工作为研究对象[J];当代法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伟优;;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2 刘新红;;论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蔡霞;;大调解背景下委托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创新;2011年05期
4 高航;张严方;;论法院调解中司法权力的控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爱德;;民事纠纷调解解决机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毋爱斌;;法院附设型人民调解及其运作——以“人民调解工作室”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法学;2012年02期
7 包建华;;司法参与调解的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许少波;;法院调解的目的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周宗良;;论诉讼调解在审判权运行中的角色定位[J];福建法学;2011年01期
10 王亚明;;诉讼调解检察监督路径研究[J];福建法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宗良;;诉讼调解在审判权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兼“以案论理”析三对核心关系的处理[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道才;魏俊哲;;调审分离的司法实践及制度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3 覃斯;;反思与构建:法院调解之中国式困境——以司法ADR导入民事审前程序为出路[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4 唐伟;肖瑶;;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5 冯毅;方明航;;论案件事实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从类型化分析展开[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6 贾欢;;对比与改造:实现我国诉讼调解程序的现代化——以充实、完善诉讼调解程序为进路[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4 闫庆霞;法院调解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宋明;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全文;民事诉讼调解一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许少波;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葛自丹;行政法中行政惠民理念的生成及制度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良明;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董付雁;法院调解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宋建辉;论法院调解在民事审前程序中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1年
5 谈芳;人民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段星宇;国民政府时期民事调解制度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马文昌;论人民法院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长瑞;法院调解社会化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罗建芳;法院调解的功能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婉芬;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武生,杨严炎;德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王福华;;现代调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9年06期
3 曾令健;;承继·契合·沟通——结构主义视角下的人民调解[J];当代法学;2009年06期
4 傅郁林;;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民事诉讼法[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5 毋爱斌;;法院附设型人民调解及其运作——以“人民调解工作室”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法学;2012年02期
6 赵明霞;吴孝卿;;浅议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J];中国司法;2007年06期
7 张文明;;东亚市民社会:新兴组织与中产阶层[J];东南亚研究;2007年03期
8 左卫民,谢鸿飞;论民事程序选择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9 吴杰;;辩论主义与协同主义的思辩——以德、日民事诉讼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浩;;法院协助调解机制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斗斗;[N];法制日报;2009年
2 尚晓宇;[N];检察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林刚 本报实习生 邰丽娜;[N];青岛日报;2006年
4 ;[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郭士辉 本报通讯员 刘亚玲;[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殷华;[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记者 王银胜;[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守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镜;立案后先行调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6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81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