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心证评析
本文关键词:自由心证评析
【摘要】:自由心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即它向世人宣告:证据不受法律调整和制约;人的认识也不受法律调整和制约。心证的真正含义是以心为证,即把法官的内心确信视为证据。这就把证据、真实、证明标准均主观化了。自由心证把法官的心证真实看作证明标准,进而衍生出盖然性标准,则更不科学。自由心证价值的实现是不彻底的。自由心证容忍法律对证据能力的调整和制约、容忍形式证据规则排除证据、容忍证据问题全盘法律化,从而形成了新的、潜在的现代法定证据制度。这就是自由心证价值实现的不彻底性。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心证 事实 证据 真实 法律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西方国家创立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已有二百多年了。二百多年来,西方学者对自由心证的论证不计其数,我国学者也有诸多论证。这些情况说明,自由心证在世界证据制度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自由心证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自由心证有哪些弊端?自由心证的价值是否彻底实现?时至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瑞华;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2001年01期
2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3 江伟,吴泽勇;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J];中国法学;2002年01期
4 何挺;;普通证人意见证据:可采性与运用规则[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10期
5 汪建成;孙远;;自由心证新论——“自由心证”之自由与不自由[J];证据学论坛;2000年00期
6 赵成泽;黄金波;;自由心证是程序公正的终点站——关于自由心证问题研究的理念式大纲[J];证据学论坛;2003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周丹军;;品格证据的法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唐世银;;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莫良元;周阿红;黄茜;;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科学品格和价值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奚玮,连照广;浅论物品与证据种类的划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吴亚娥,段小梅;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自由裁量权[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金龙哲;王红军;王石磊;;论自由心证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亚平;;关于我国刑事诉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利平;唐炜海;娄荣斌;;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与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郭宝生;张彩霞;刘新;;也谈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重构——以规制二审法院滥用终审权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伍光红;;刑事证明责任主体论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杨曙光;;试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钓鱼执法”中的适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齐岩军;;中西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刘颖;苏联法概念在中国(1949-1958)[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匡青松;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尉龙;量刑建议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3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缪晓琛;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琳;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制度之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婧;不作为犯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张永泉;论民事鉴定制度[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3 叶自强;;从传统自由心证到现代自由心证[J];诉讼法论丛;1999年00期
4 陈瑞华;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J];中外法学;1996年02期
5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年02期
6 陈端洪;法律程序价值观[J];中外法学;1997年06期
7 何家弘;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J];外国法译评;1999年04期
8 乔纳森·科恩,何家弘;证明的自由[J];外国法译评;1997年03期
9 卞建林,郭志媛;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佴钢;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制度刍议[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张显伟;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再认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3 邓娇;;认真对待自由心证[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4 张云强;对自由心证制度的重新认识——以民事诉讼为中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霍震;;“自由心证”不是我国判断证据的原则[J];现代法学;1982年04期
6 黎裕豪;;澳门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原则和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J];人民检察;2010年12期
7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8 林黄鹂;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探讨[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9 李卫东;试论“自由心证”之自由的相对性——从刑事诉讼的角度[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朱奎彬;自由心证制度所面临的两大挑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柏正华;;法官执法公正的社会学思考——浅谈公开道德率的社会性功能[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甘应龙;谈湘兰;;证据才是事实[A];2002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2年
3 任才义;;浅谈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周琦;;《海事诉讼证据的特别规定》(建议稿草案)[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5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达林;“自由心证”:盲目排斥不如细心规范[N];学习时报;2005年
2 邓 桦 李 华;自由心证与我国的证据规则[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周健邋王建;自由心证的保障与规制[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论法官自由心证审判原则[N];江苏法制报;2005年
5 李平 叶飞;两个1900≠3800[N];江苏经济报;2002年
6 邵正洪 宫凤鸣 赵 芳;自由心证支持体系构建之实证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吉健东;法官如何用“自由心证”来断案[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章晨;法官的司法审判能力与自由心证浅议[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颖;法官有权在法律范围内自由心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10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海荣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 张晓磊;说理的法官与法官的良知[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梅;自由心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秦宗文;自由心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淇;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郑未媚;自由心证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明;证据证明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毛立华;论证据与事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祥;自由心证在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安静;自由心证与常识、常理、常情的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司吉梅;论法官自由心证在民事判决书中的体现[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纪平;论自由心证[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温文;论法定证据与自由心证结合模式之构建[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红朝;自由心证及其保障体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虞磊浩;刑事自由心证规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慧卿;论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罗嫱;论自由心证的制度保障[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文娟;论行政诉讼中的自由心证[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05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90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