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调解的法社会学分析——以实证研究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司法调解的法社会学分析——以实证研究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司法调解 司法环境 法官职业 关系距离 案件类型
【摘要】:司法调解作为一种常规的纠纷解决机制,影响其解决纠纷的因素是多元的。本文以实证研究为视角,对当事人的关系距离、司法环境以及法官的偏好与特质、案件的类型等社会变量进行法社会学研究。司法调解的选择与适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盲目地适用司法调解进行纠纷解决并不见得比适用判决方式更为有效和合理。在司法政策上,目前各地法院调解结案率的要求缺乏科学性基础。在法律技术上,我国应确立司法调解民事纠纷解决适用的法定范围并建立转介调解制度。司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应客观评估司法调解的真实价值,科学定位其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角色。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
【关键词】: 司法调解 司法环境 法官职业 关系距离 案件类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司法调解的实证研判与制度建构”(11CFX06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2;D926
【正文快照】: 一、现有研究的贡献与未竟的问题回顾我国司法调解制度发展的历程,在司法政策和纠纷解决现实需求的推动下,先后经历了“调解为主”、“着重调解”、“自愿合法调解”、“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调解优先”、“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等发展阶段。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佳慧;;“大调解”的运作模式与适用边界[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2 王福华;;大调解视野中的审判[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彭世忠;;能动司法视野下民事调解改革的径向选择——对某些地方法院追求“零判决”现象的反思[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李浩;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范愉;调解的重构(下)——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3期
6 马新福;宋明;;现代社会中的人民调解与诉讼[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7 高其才;周伟平;;法官调解的“术”与“观”——以南村法庭为对象[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8 吴英姿;;法院调解的“复兴”与未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3期
9 吴英姿;;“大调解”的功能及限度 纠纷解决的制度供给与社会自治[J];中外法学;2008年02期
10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洪超兰;於恒强;;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构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明成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吕欣;;经济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李广学;杨秀梅;;冲突与和谐——我国转型期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10 王亚新;;实践中的民事审判(二)——5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王凤涛;;年龄与职业门槛——雇用年龄限制的正当性[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伶俐;;智慧的召唤与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动司法”语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树森;;调解率的功能回归与机制重构——由案件调解后申请执行情况引发的追问、慎思与求解[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8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海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魏静静;论“三调联动”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英姿;;司法过程中的“协调”——一种功能分析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3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4 王福华;;现代调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9年06期
5 赵静波;;“大调解”机制下长春市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实践与制度创新调研报告[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6 李喜莲;;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李浩;论调解不宜作为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钟蔚莉;胡昌明;王煜珏;;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中发现的虚假诉讼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08年06期
9 李杰;;调解率说明什么——对“调解率与和谐正相关”命题的分析[J];法律适用;2008年10期
10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谐社会与民事制度创新"课题组;;民事案件与商事案件适用诉讼调解的区分研究[J];法律适用;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王建林 伍玉联;[N];检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华兵 本报通讯员 曹振海;[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河南省扶沟县人民法院 刘喜中;[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鲍雷 刘玉民;[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讲述人 广东省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余银芳;[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记者 廖文根;[N];人民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是全;;养鱼灌、溉引纠纷 司法调解送甘霖[J];渔业致富指南;2011年15期
2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3 张知松;新裕;承武;;一份来自交通巡回审判法庭的报告[J];安全与健康;2007年14期
4 ;联通平台[J];观察与思考;2005年11期
5 谢晖;;民间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单国君;;一月法制综述(2000.10.1——2000.10.31)[J];法学天地;2000年12期
7 黄朴;;追寻法治的文明与足迹[J];法治与社会;2007年01期
8 罗力彦;;法律的情愫:乌克兰之行[J];中国律师;2009年07期
9 张玲;;中国的纠纷解决:模式、起因及预测[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9期
10 刘作翔;;习惯的价值及其在中国司法中面临的问题[J];法律适用;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发挥“双重优势”特色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冬;我国古代传统的司法调解制度[N];西部法制报;2011年
2 记者 江泽丰邋通讯员 关力军 黄薇;多方调解助其获赔16万[N];中山日报;2008年
3 张立鹏 韦志民;群羊毁苗损万元 司法调解息纠纷[N];甘肃法制报;2006年
4 孟鸣;芜湖:司法调解化解事故赔偿纷争[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5 丘源源;实房付款时间“留空”引发纠纷[N];中山日报;2006年
6 石泽龙;增强五种意识 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N];团结报;2006年
7 刘丽渊 徐晨希 李建平;是赡养纠纷还是夺产战争?[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市政协委员 夏春光;减少“对簿公堂”增加超前维权[N];大连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延生邋通讯员 王磊;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尝“新”[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曹书瑜 陈 勇 蒋一峰;桐乡11天促成一涉外肖像权纠纷和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哲渊;法律修辞学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曾方;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段星宇;国民政府时期民事调解制度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隋华伟;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敏;论民间法的司法适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丽君;关于涉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7 聂民杰;我国社会矛盾调解的法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彭倩;论美国专利纠纷调解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0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96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