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目标公司特征、收购概率与异常回报间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7 04:22

  本文关键词:目标公司特征、收购概率与异常回报间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目标公司特征 收购概率 异常回报


【摘要】:收购作为公司实现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以及战略转型的一种捷径,在企业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改革的推进与完善,收购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优化配置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我国开始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2011年我国A股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全流通,这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加之我国对《证券法》、《公司法》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得上市公司在从事收购交易活动时有章可循,并购活动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也逐步完善。在收购交易活动中,上市公司间交易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并购活动进入了新高潮。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现存有关并购文献以及并购相关理论做了回顾与梳理之后,选择以后股权分置时代为背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制度下,围绕公司特征、收购概率与异常回报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与收购有关的三方面问题。第一,以2009-2012年被收购的目标公司和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Logit回归,研究了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被收购的目标公司具备哪些财务特征;第二,以2009-2012年被收购的目标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法研究了上市公司被收购概率的高低,是否受公司特征(是否为ST公司)的影响;第三,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被收购概率与其因收购事件产生的异常回报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被收购的目标公司表现为管理上的低效率、增长速度低、资源比较匮乏、股权相对分散,这表明了公司管理效率低下会增加公司被收购的风险;其次,发现上市公司被收购概率会受到公司是否为ST公司的影响。也就是说,同为目标公司,ST公司被收购的概率高于非ST公司被收购的概率,说明我国公司收购交易具有明显的壳资源特征;最后,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被收购概率与因收购事件所产生的异常回报正相关,即上市公司被收购的概率越高,其所产生的市场预期也越高,市场反应也越大,从而公司获得的异常回报也越高。
【关键词】:目标公司特征 收购概率 异常回报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1;F275;F832.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导论8-17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11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1
  • 1.2 研究思路11-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14-17
  • 1.4.1 研究方法14-16
  • 1.4.2 研究创新16-17
  • 2 文献综述17-24
  • 2.1 文献回顾17-22
  • 2.1.1 ST退市管制及其研究17
  • 2.1.2 目标公司特征与收购概率研究17-20
  • 2.1.3 上市公司收购绩效研究20-22
  • 2.2 文献评述22-24
  • 3 理论基础24-30
  • 3.1 收购动因理论24-27
  • 3.1.1 由内驱力引起的动因24-25
  • 3.1.2 由诱因引起的动因25-26
  • 3.1.3 由内驱力和诱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动因26-27
  • 3.2 目标公司选择理论27-28
  • 3.2.1 公司价值低估27
  • 3.2.2 内部管理不善27
  • 3.2.3 出现财务困难27-28
  • 3.3 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28-30
  • 4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30-37
  • 4.1 理论推导与研究假设30-31
  •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31-32
  • 4.2.1 样本选取31
  • 4.2.2 数据来源31-32
  • 4.3 变量设计32-35
  • 4.3.1 模型1研究中涉及的变量32-33
  • 4.3.2 模型2研究中涉及的变量33-34
  • 4.3.3 模型3研究中涉及的变量34-35
  • 4.4 模型构建35-37
  • 4.4.1 模型构建思路35-36
  • 4.4.2 Logit回归方法36
  • 4.4.3 构建模型36-37
  • 5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37-53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7-38
  • 5.2 单因素方差分析38-40
  • 5.3 LOGIT(PROBIT)回归40-43
  • 5.3.1 模型1相关系数检验40-41
  • 5.3.2 Logit(Probit)回归结果41-43
  • 5.3.3 模型1的Collin检验43
  • 5.4 预测模型拟合程度检验43-44
  • 5.5 公司特征与收购概率的实证分析44-47
  • 5.5.1 ST公司与非ST年均收购概率分析44-45
  • 5.5.2 模型2相关系数检验45-46
  • 5.5.3 公司特征与收购概率回归结果46-47
  • 5.5.4 模型2的VIF检验47
  • 5.6 收购概率与异常回报的实证分析47-49
  • 5.6.1 模型3相关系数检验47-48
  • 5.6.2 收购概率与异常回报回归结果48-49
  • 5.6.3 模型3的VIF检验49
  • 5.7 稳健性检验49-53
  • 5.7.1 预测模型的稳健性检验49-51
  • 5.7.2 公司特征与收购概率的稳健性检验51-53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53-56
  • 6.1 研究结论53-54
  • 6.2 研究建议54-55
  • 6.3 不足之处55-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 作者简介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雪梅;律师在公司并购业务中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01期

2 贝卫东,吴群;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法律问题[J];企业经济;1999年03期

3 郭继华;刘桂清;;要约收购中对目标公司股东权益的保护[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龚晓川;目标公司管理层反收购行为规制立法构想[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年07期

5 许洁;;收购中目标公司控制股东诚信义务[J];金融经济;2006年04期

6 杨颖;;论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J];经济论坛;2006年13期

7 蒋晓华;;论目标公司控股股东权力的控制[J];北方经贸;2007年01期

8 龙江;;英美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规制[J];经济导刊;2007年06期

9 杨彤,王能民;兼并行为中目标公司综合优势评价模型研究[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10 焦文成;;目标公司反收购策略效果分析[J];审计与理财;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文海;;浅析我国公司购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颜湘蓉;;论MBO实施的法律基础[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3 于海纯;;蛇吞大象的游戏——MBO之法理基础与法律渊源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颜湘蓉;;公司并购协议法律效力认定问题的比较研究——以目标公司董事受信义务履行为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群;对目标公司反收购行为的规制[N];证券时报;2003年

2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常见问题(二)[N];机电商报;2010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 郑昱;国际化战略迈步 英飞拓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N];证券时报;2011年

4 赵运刚;风险投资中投资人权利协议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2年

5 张孟琦;收购中如何防范目标公司的债务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香才;英飞拓收购加拿大视频监控公司[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新疆屯河临时股东大会延期[N];证券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锦;英飞拓 拟购加拿大安防公司[N];中国证券报;2011年

9 汉唐证券并购业务总部;理性估价目标公司[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尚春香;整合:重组的必然延伸[N];经理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忠;基于机构投资者视角的目标公司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超;目标公司特征、收购概率与异常回报间的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2 马金平;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徐妙妙;控制权收购的目标公司预测[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张伊明;论目标公司的反收购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5 毕重林;基于目标公司现金持有的收购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朱文君;目标公司董事会之义务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7 周映;公开要约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潘路佳;目标公司反收购中的董事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杨强;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反收购措施及其法律调整[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孙汉男;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公司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1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101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