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法律思考—监督机制视角的展开
本文关键词:完善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法律思考—监督机制视角的展开
【摘要】:在我国,国有独资公司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关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司,另一类则存在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中。就我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而言,国有独资公司扩大化之现象的解决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期。就前一类国有独资公司而言,更侧重于探讨其社会责任问题,解决的是防止其利用垄断资源与民争利的问题。而对于后者,由于其设立之初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有益于其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探索其监管模式,重点在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界定好研究对象的范畴之后,本文首先考察了这一类国有独资公司的三大特点,包括其国有性、独资性以及有限责任性。其次,本文分析了法学和管理学上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不同理解:法学上谈及的公司治理更多的是指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而管理学上的公司治理更多的是指决策、经营和监督机制的优先配合。由此,本文认为:公司治理存在结构和机制两方面的分别,只有结构和机制的有效耦合方为有效的公司治理。而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正是出现了这一耦合性不足,尤其是其监督机制的失效导致其内部人控制和独立性不足之间的矛盾久久得不到解决。重建有效的监督机制,使之和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契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 因此,本文一方面公司法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类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从其现状来看,不足之处有:股东权利分享机制下内部人控制和经营权独立之间的两难仍旧无法破题;关于监事会的各方面法律规定均有不足;董事会建设的改革试点也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另一方面,本文也考察了这些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机制的现状。从现有监督机制来看,这一类公司的监督主体主要有三个:国资委、监事会和外派董事,三者职权相互配合、互有交叉。但是,结合实践中的情况,同时比较美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和德国双委员会监督机制,本文认为:目前在监督这一类国有独资公司时,现有机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多元监督模式带来了职责不清、独立威慑性不足的困扰;监督权的关键内容的缺失带来了监督上的不便,制约了各机构监督职能的行使。 考虑到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特点,本文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权力的细分,包括将国资委的权力加以细分,将监事管理权、董事管理权、高管评价权和国资委起诉权分开,其次是完善监事会制度,最后是肯定诉权存在的合理性,确立诉权在监督权中的组成,明确其法律根据;并对诉权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尝试性分析,认为现有的派生诉讼模式是可以借鉴的模式。 本文最后针对全文进行了梳理总结,首先针对监事会中的不足提出了具体可供操作的法律修改建议,其次对诉权实现中应当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宏观的思索。
【关键词】:国有独资公司 监督机制 监事会 诉权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第一章 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概述10-13
- 第一节 国有独资公司的定义、产生、现状及特点10-11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内涵11-13
- 第二章 完善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关键13-18
- 第一节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现状及评价13-17
- 一、国有独资公司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设股东会13-14
- 二、董事会14-15
- 三、监事会15-17
- 第二节 国有独资公司现行治理结构对监督机制的要求17-18
- 第三章 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监督机制18-25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监督机制18-19
- 一、国资委18
- 二、监事会18-19
- 三、外派董事19
- 第二节 美、德两国公司治理监督机制19-22
- 一、美国模式19-21
- 二、德国模式21-22
- 第三节 现行监督机制评价22-25
- 一、多元监督机制之弊22-23
- 二、监督权的关键内容(诉权)不完整,责任追究机制不够科学23-24
- 三、监事会之不足24-25
- 第四章 完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25-33
- 第一节 完善监事会25-29
- 一、创新监事会领导体制25
- 二、强化监察权限、扩充监事会监督手段25-26
- 三、从经济来源上保证监事会的经济独立26
- 四、完善监事派出制度26-27
- 五、结合我国现行工会制度、完善职工监事制度27-28
- 六、完善激励奖惩机制28-29
- 七、积极利用监督成果29
- 第二节 以派生诉讼制度的方式实现诉权之探索29-33
- 一、通过派生诉讼方式追究高管民事责任的合理性分析29-30
- 二、建构国有独资公司派生诉讼制度的探讨30-33
- 第五章 立法建议33-39
- 第一节 完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法律依据的立法模式选择33
- 第二节 完善监事会规定33-37
- 一、监事会组成和任期33-34
- 二、监事会的职权和义务34-35
- 三、监事会成员管理、纪律和考核35-36
- 四、公司权利和义务36-37
- 第三节 完善诉权37-39
- 一、诉讼主体资格及其诉权内容37
- 二、诉权的行使办法37
- 三、诉讼条件37-38
- 四、诉讼结果38-39
- 注释39-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芳;;国有独资公司发挥工会监督制约作用的思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程晓娜;;我国应引入商业判断规则[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晏青;;宝钢董事会的“淡马锡”样板[J];产权导刊;2005年12期
4 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发展趋势[J];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5 田会;王国亮;;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与股权多元化发展趋势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6 桑自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国际比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费方域;什么是公司治理?[J];上海经济研究;1996年05期
8 伊媛媛;;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制衡机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罗树清;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11期
10 赵新龙;;论国有独资公司董事经营责任追究的三维机制[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念沙;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魏文培;独资型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剑锋;试论对国有独资公司监管制度的立法完善[D];苏州大学;2007年
2 史梁;国有独资公司董事责任追究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7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12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