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研究
本文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隐名出资 隐名股东 股东资格 法律风险 认定标准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速,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壮大,投资主体及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隐名出资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因为某种因素选择匿名的形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投资方式的出现,也引起了较为严重的权益保障难题,究竟如何合理界定隐名股东资格,成为问题的关键。但是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尚无隐名股东的概念,司法实践中对隐名出资引发的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不统一,权利义务归属不一致。鉴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隐名出资现象越来越频繁出现,制定合理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对于理顺投资关系、保护隐名出资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具有重要意义。隐名出资采取非常规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从而给股东资格认定带来困惑,理论上有形式说、实质说与混合说等诸学说。隐名股东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有的出于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有的虽规避法律但非属于强制性规定,基于不同原因造就了多样的隐名出资形式。隐名出资引发诸多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隐名股东无法参与投资公司的经营决策、无法依照法律规定享有优先购买权、股权面临被转让、被质押等处分风险乃至丧失投资权益的风险。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不同国家在相关法律体系的构建上也有明显的差异,通常可以分为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两种。不过从整体而言,在股东资格认定时更注重形式要件,而实质要件也起到了重要影响,但是在立法当中比较偏向于前者。我国现行公司法上虽无隐名股东的概念,但实质上存在隐名股东。对于隐名股东所引发的纠纷,依据公示公信的基本原则,通常会由显名股东来向外界公开发出声明。而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二者的内部纷争,可以通过内部有效协议加以解决。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隐名出资可分为完全隐名出资、不完全隐名出资及特殊隐名出资,应根据隐名的表现形式具体分析,厘清不同形式下股东资格的认定途径与依据。隐名出资引发股东资格认定时,如果实质要件的效力要远远超过形式要件,那么就承认隐名出资者股东的身份;反之,则依形式要件判定股东资格。出资人出资时要谨慎从事,与显名出资人通过签订内部协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隐名出资 隐名股东 股东资格 法律风险 认定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1
- 一、隐名股东认定的困境、存在原因及法律风险11-15
- (一) 隐名股东认定面临的困境11-12
- (二) 隐名股东存在的原因12-13
- (三)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13-15
- 二、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15-22
- (一) 外国法上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标准15-17
- (二) 我国法上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标准17-22
- 三、隐名股东资格的具体认定22-30
- (一) 完全隐名出资的股东资格认定23
- (二) 不完全隐名出资的股东资格认定23-24
- (三) 特殊隐名出资的股东资格确认24-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萍;张景才;;关于隐名股东合同的研究[J];齐鲁珠坛;2006年03期
2 黄权伟;;浅析隐名股东的法律规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彭娟;;试论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隐名股东要求撤资能否得到法院支持?[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1期
5 睢晓鹏;;隐名股东身分法律确认问题探讨[J];经济论坛;2009年11期
6 刘秋芳;;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分析[J];知识经济;2010年03期
7 王月春;;论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J];新西部;2010年10期
8 李学成;;隐名股东问题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5期
9 胡大清;;论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09期
10 杜鹃;;刍议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省路;;隐名股东的若干法律问题思考[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淑君;;隐名股东立法统一之思考[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邓露茸;;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利的保护[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芸(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法学院);隐名股东代持股协议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华渊;对隐名股东有关问题的探讨[N];江苏经济报;2004年
3 董庆伟 蔡焕有 杜杰;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N];中国船舶报;2007年
4 黄承军;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方勇;隐名股东不合法 权益主张被驳回[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 林振通;隐名股东法律问题初探[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李鸿光;隐名股东要求退还出资款未获支持[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 刘贵祥;隐名股东确权之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肖倩;平安限售股争议启示:代持股纳税主体亟待明确[N];中国税务报;2010年
10 李鸿光;上海十一股东打官司讨回流通法人股[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永斌;论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应朝阳;试析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权利和义务[D];复旦大学;2008年
3 顾东伟;隐名股东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卢景华;我国油田企业改制中的隐名股东问题探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林洁;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权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翠萍;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洋;隐名股东的概念及其地位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董啸天;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D];山东大学;2011年
9 董峰君;论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D];山西大学;2011年
10 王宏财;论我国隐名股东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3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13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