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参与分配申请条件的制度缺陷与规则优化
本文关键词:民事执行参与分配申请条件的制度缺陷与规则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法院执行 联网查控 参与分配制度 执行竞合 执行和解 股东追加 非金钱给付义务 迟延履行金 网络司法拍卖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的要求。人民法院传统的执行模式已难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面临极大的挑战。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的指引下,司法执行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引来了新的契机,司法执行制度的改革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为此,本刊特设立"司法执行制度改革的挑战与应对"专题,其主要内容:以执行财产全国联网查控为契机,顺应大数据时代法院执行发展趋势;我国参与分配制度一直扮演着准破产制度的功能,有必要使参与分配制度回归破解执行竞合的功能,并对参与分配制度申请条件做相应调整;基于我国国情,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和解形式了结,然而现行法律对执行和解并未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有必要深入分析执行和解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今后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非金钱给付义务案件的执行,当事人异议大,法院手段缺乏,实际执结率低,有必要完善迟延履行金制度;随着2013年《公司法》的修订,造成了实务中如何实现对股东的追加执行,面临一定的困境,应当从规范股东追加执行的适用条件等诸方面入手,完善股东追加执行制度;为避免网络司法拍卖可能存在的缺陷和负面影响,应当对网络司法拍卖的信息管理和程序运行规则进行正确、合理的设置。这些文章的探讨,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司法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法院执行 联网查控 参与分配制度 执行竞合 执行和解 股东追加 非金钱给付义务 迟延履行金 网络司法拍卖
【分类号】:D922.291.91
【正文快照】: 2015年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即法释(2015)5号司法解释,《解释》对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1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内容丰富,意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龙生;陈峻;;执行和解制度和实务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2 王琳;;执行和解协议诉讼制度的可行性探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管海燕;;浅析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4 方延;;基础与进路:民事执行和解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5 张弦;胡旭;;论反垄断执行和解的正当性[J];经营管理者;2009年10期
6 张海强;王芳;;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的缺陷完善和实务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7 李金燕;杨凤;;论民事执行和解的效力[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8 赵振华;;论执行和解制度的缺陷和立法完善——以一件陷入僵局的执行和解案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2期
9 马怀国;叶伶俐;;实现执行权能动性的路径探析——以执行和解向执行调解转变为视角[J];山东审判;2010年05期
10 李慧;;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J];商品与质量;201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祝颖;;执行和解制度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2 肖树平;;民事执行和解与现状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3 邱生权;戎老虎;张艳斐;;和谐社会下的民事检察执行和解探析[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炳方 栾汉勤 宗鸣;完善执行和解的几点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张小帆;法官在执行和解中的角色定位[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秦飞;达旗法院力促执行和解贯穿执行过程始终[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4 张相旺;全南注重多渠道执行和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刘德刚邋仇慎齐;执行和解协议缘何频遭“恶意违约”[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张玉群;执行和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9年
7 周正东 徐明成;江苏淮阴法院强化执行和解成效显著[N];新农村商报;2010年
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卢文丽;完善执行和解机制 营造和谐执行环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王双山 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围绕三项重点工作 全力促进执行和解[N];通辽日报;2010年
10 孙懋;执行法官能否介入执行和解[N];江苏经济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杨希;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戴建萍;论民事执行和解[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曼;执行和解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张永彬;论执行和解[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贺旭;论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朱妍;执行和解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德毅;论执行和解[D];复旦大学;2010年
8 陈萌萌;论民事执行和解[D];郑州大学;2013年
9 李静;执行和解的法理学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郭晓宁;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5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13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