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治理视野中的竞业限制
本文关键词: 竞业限制 公司治理 董事 忠实义务 商业秘密 人力资本 出处:《学术界》2010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竞业限制是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司法上的竞业限制有着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基础。竞业的法律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对竞业的认定应当严格限定在与原单位存在实质竞争关系的领域,但不限于原公司登记时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只要经过公司许可,董事进行同业竞争的行为属于合法竞业。公司法对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董事获益的归入后果的规定极为原则;公司监事被排除在了法定竞业限制的责任主体之外;现行法律责任体系不够完善。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现行立法有关离职董事竞业限制的规定过于偏向公司商业秘密保护,不利于离职董事人力资本的实现。
[Abstract]:The restriction of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system in moder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estriction of competition in company law has the basis of sociology, economics and law. The legal judgment of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on the one h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n-competition should be strictly limited to the field where there is a substantial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riginal unit, but not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business when the original company is registered; On the other hand, as long as the company permits the directors to compete in the same industry, the behavior of competition is legal. The company supervisor is excluded from the subject of the legal restriction of competition; The current legal liability system is not per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provisions of current legislation on the restriction of competition of departing directors are too biased towards the protection of company business secret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capital of departing director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
【正文快照】: 竞业限制,又称竞业禁止或竞业避让,是指“对与权利人有特定关系之人的特定竞争行为的禁止,即权利人有权要求与其具有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定人不为针对自己的竞争性行为。”〔1〕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竞业限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很多国家都在公司立法中或者司法实践中确立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哲;监事的竞业禁止义务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蔡晶晶;李德国;;当代西方政府信任危机透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4期
3 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4 陈玉杰;;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杨太康;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解析[J];唐都学刊;2003年03期
6 吴红瑛;董事竞业禁止立法建议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益新;人力资本所有权实现问题——股票期权的度量与抵押涵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何雄浪;江传彬;;社会主义新分配方式探析: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姚树荣;基于人力资本的企业制度构造[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唐更华;国有股份制企业经理阶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初探[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张军燕;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梁栩凌;人力资本理论的渊源、流派和发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郭长河,牛喜贵;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周春发;企业家产权与国有企业直接代理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姚树荣;企业性质理论的演变与最新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纪田;;论矿业安全供给主体的私人性趋向——基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齐明亮;;企业所有权理论:企业理论的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阮加;;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付秀彬;;组织,,制度与城市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苏强;;论企业合约中的会计信息产权性质、功能及制度变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许光伟;;技术、劳动过程与价值——理解马克思企业理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佐发;;揭开公司面纱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艳茹;;管制为什么不利于经济增长:产权角度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加来;黄益新;;人力资本的度量与抵押问题探讨——以股票期权的制度意义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刚;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樊五勇;风险资本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胡延华;引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郑林;中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杜兴强;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D];厦门大学;2001年
7 徐珊;经理股票期权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李维友;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吕剑龙;效率原则下的企业制度创新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罗新远;中外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羽;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激励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宝贵;公司治理结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孙蔚;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姚禹;中国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经济绩效与制度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肖晖;构建劳资共股的产权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6 孙韶云;我国国企产权制度的矛盾分析及理性思考[D];河北大学;2001年
7 赵杰;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激励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龚文海;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高金山;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10 穆启国;企业家与经济资源的合作性博弈与制度变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玮;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职员的竞业禁止义务[J];当代法学;2001年11期
2 冯根福;西方国家公司经理行为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06期
3 闫小龙,邓胜涛;股东与非股东的利益冲突与平衡[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4 黄群慧,杨淑君;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模式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2期
5 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的平衡原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6 李伟;基于资本治理理论的企业所有权安排——股东至上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逻辑统一[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7 李在军;竞业限制合同与保密合同辨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龚乐凡;论商事组织中的竞业禁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仉建涛,王文剑;资本的专用性、专有性特征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经纬;2004年03期
10 杨瑞龙,杨其静;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新华;;竞业限制纠纷的司法救济途径[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2 王庆;;浅析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4期
3 陈亮;;浅议董事会的独立性[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4期
4 罗光宇;;优化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外部环境的法律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5 李凝未;;论竞业限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6 于蕾;秦赛;;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法律保障制度浅析[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7 庄瑞银;;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6期
8 王勇;;公司治理法律风险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11期
9 邓益芳;;完善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几点建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8期
10 王永;;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僵局”问题之破解路径[J];财会月刊;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杰;胡鸿高;;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法律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王凤鸣;潘新;;推进烟草行业产权制度改革按新《公司法》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茂泉;;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核心和主要目标[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蒋庆峰;;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余劲松;梁红英;;立法导向、投资者诉讼与公司治理水平改善[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魏建;张勇;;关于商业银行股东监管的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胜兰;何朝丹;;中国民营企业治理与法律和社会资本互动机制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朱增进;;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的重点和难点浅析[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国平;;公司法人治理中的职工参与[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10 石少侠;;略论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与对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琼;公司治理不能混淆情与法[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记者 于扬;公司治理应解决好三个度[N];证券时报;2003年
3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单海玲;“竞业限制”与“经济间谍”[N];文汇报;2009年
4 福建省厦门市工商局 曾碧海;试论对违法竞业行为的监管(上)[N];中国工商报;2009年
5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冯淑萍;《会计法》与公司治理[N];中国财经报;2000年
6 马秀山;“竞业限制”相关法律问题将更突出[N];科技日报;2004年
7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监 陆文山;五举措推进公司治理和股东权益保护[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梁定邦;公司治理带来的法律考验[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徐晓松 中国政法大学;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N];法制日报;2001年
10 洪宾;员工创业更自由[N];深圳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辉;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建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蕾;公司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廉鹏;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勤法;论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林国华;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思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再丰;我国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刘丹;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李晗;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法律制度[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猛;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张杨;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在我国完善的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吴媛;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思考[D];武汉大学;2004年
4 宋阿南;中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裴黎明;论我国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05年
6 杨桦;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石修礼;论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5年
8 王义松;公司民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王宝国;商业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艾卉;论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7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45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