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担保法律规则的价值冲突与司法考量
本文关键词: 公司担保 赋权性与强制性 多元法益 价值冲突 司法理念 出处:《中外法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对于2005年《公司法》中的公司担保规则的理解,均远未达成一致。各方争议的焦点集中于该法第16条第1款的属性、公司的内部行为(公司章程和内部机构决议)是否具有外部效力、能否构成诉讼中的请求权基础等。对于近年来公司担保案件的实证分析表明,法院倾向于判定违背公司章程的担保有效,即便少数案件判处担保无效,担保人也要承担债务清偿责任。这种偏重交易效率、追求司法便利的价值观,强化了市场主体的滥权和机会主义心理,忽视了股东、雇员、其他债权人等多元法益的保护。分析表明,第16条第1款应当为赋权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条款,一旦公司担保程序由公司内部要求提升为法律规定,即具有推定公知的属性,担保权人须承担合理的审查义务,否则应承担不利之后果。公司担保属于处分公司资产的行为,法院须本着审慎保守之立场,方能倒逼担保权人细为审查公司章程和相关决议。一方面可以减少争端、降低讼累,另一方面则可渐次形成诚实守信与醇厚善良的商业文化,久而久之将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增进社会福祉。
[Abstract]:Neither the theorists nor the practice departments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the rules of corporate security in the Company Law of 2005. The focus of the controversy is on the attributes of section 16, paragraph 1, of the Act. Whether the company's internal behavior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nd internal agency resolutions) has external effect or not, whether it can form the basis of claim in litigation, etc.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guarantee cases in recent years shows that, Courts tend to decide that guarantees that violate the company's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re valid, and that even in a few cases where the guarantee is invalid, the guarantor is liable for the repayment of the debt, a value that emphasiz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nsaction and seeks judicial convenience. It strengthens the abuse of power and opportunism of the market subjects, neglects the protection of the multiple legal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employees and other creditor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rticle 16, paragraph 1, should be a combination of empowerment and compulsion. As soon as the company security procedure is promoted from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any to a legal provision, that is, it has a presumption of public knowledge, the security right holder has a reasonable obligation to examine, otherwise it should bear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The company guarantees belong to the assets of the branch office, The court must be cautious and conservative in order to force the security right holder to scrutinize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nd the relevant resolutions. On the one hand, it can reduce disputes and reduce litig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gradually develop a business culture of honesty, trustworthiness and mellow kindness, Over time, it will reduce social transaction costs and improve social well-being.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教育部课题“中国证券监管制度之完善”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291.91
【正文快照】: 在通常情况下,法律规则的颁行,当可定分止争;但在少数情况下,法律规则本身却成为了争议的制造者。公司法关于公司担保的规定即属其一。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对于公司担保问题的争议,并没有随着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称“2005年《公司法》”)对于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晓光;;加强调查研究 探索解决之道——就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疑难问题访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J];人民司法;2007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恺;;企业形式多样化的制度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魏磊杰;;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岳洋;;国有股权行使困境的法律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朱庆;;我国应允许概括目的下的股份回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连芳;;规避法律型隐名投资问题浅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承耀;;社会经济组织的法律形态[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包哲钰;罗彪;;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范健;王建文;;上市公司高管社会责任及其法律规制初探[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范家栋;;论环境公益诉讼之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丁志利;;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的法律问题探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斌;;盐业契约中的习惯法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8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剑;我国公司高管信义义务的法律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佳;论上市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敏妮;企业集团破产中适用的实体合并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单颖之;公司机会之“合同”解决路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双;股东资格确认的法律实证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徐文s
本文编号:1492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4922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