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集团公司模式下股东有限责任之变异

发布时间:2018-02-09 01:47

  本文关键词: 集团公司 有限责任 变异 出处:《社会科学家》200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考察企业集团模式下公司有限责任制度。认为在集团公司这一公司组织制度环境下,传统的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已经发生变异。由于集团公司具有企业属性和市场属性的双重性质,使得单一公司条件下产生的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充分显露。因此必须对集团公司模式下股东有限责任重新进行规定。在坚持集团公司有限责任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区别对待控股股东和其他股东。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制度系统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将出现制度的变异。目前我国公司制度处于制度变迁的剧烈时期,现行的公司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完善有限责任制度,使之适应集团公司这一现代企业组织模式,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公司法的修改及其相关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method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investigate the limited liability system of the corporation under the enterprise group mode. The traditional limited liability system of shareholders has changed. Because of the dual nature of corporate and market attributes, The defects of the limited liability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single company are fully revealed. Therefore, the limited liability of shareholders under the mode of group company must be re-regulated. Under the premise of insisting on the basic nature of limited liability of the group company to remain unchanged, Th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is a gradual process, when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is in a state of disequilibrium, there will be institutional variation. The current corporate legal system is also constantly being revised, how to perfect the limited liability system, make it adapt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mode of group company, and study the revision of our company law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is problem.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福建省委党校科社法学部 云南汇同律师事务所
【分类号】:F27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J];政法论坛;2007年06期

2 白全礼,王亚立;企业社会责任:一种新的企业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高凛;论公司人格否认与公司债权人的保护[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王保树;竞争与发展:公司法改革面临的主题[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5 薛克鹏;;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其实现[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6 程春华;非政策性企业债转股与我国法律制度的冲突及融合[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方卫星;中国股票市场功能效率的特殊性——基于经济转轨的背景[J];改革;2002年05期

8 刘舵;社会责任下公众公司治理结构与信息披露的互动调适[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刘素芝;浅析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机理[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田田,李传峰;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作用[J];江淮论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志雄;;国际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和平发展[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宋文兰;沈文春;;略论公司的社会责任[A];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yN凡;;企业社会责任再辨析——基于概念与发展观的视角[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虹;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龙云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刘美玉;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相互制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徐光华;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6 常盛;基于要素分析的公司治理结构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郭卉;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段炜;金融产品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杨玉荣;公企业治理中多元诉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贺少锋;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王天林;劳工权益的国际化保护趋势研究:劳工标准视角[D];山东大学;2007年

3 尹军;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颜凌;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及其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胡令;农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徐磊;试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若干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王慧;基于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结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王晓炜;蓝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孔庆民;公司僵局及其法律应对[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潘旭;公司瑕疵设立法律规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京火花电加工机床模具制造联合公司(火花集团公司)正式成立[J];电加工与模具;1987年06期

2 ;苏州花卉中心积极筹备组建花卉园林集团公司[J];北方园艺;1987年01期

3 ;广东食品集团公司章程[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1987年01期

4 ;探索纵横联合的新路子 积极组建集团型企业[J];商业时代;1988年03期

5 李金秀;;集团公司资金的筹集和管理[J];财会月刊;1988年08期

6 李金秀;;对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设想[J];财会月刊;1988年05期

7 李金秀;;浅议“集团财务公司”[J];南方金融;1988年05期

8 王河;;论发展中国特色的跨国集团公司[J];国际经贸探索;1988年04期

9 ;从实践探索集团企业的发展道路[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1988年03期

10 孙平波;李凡;;从广东省食品集团公司的实践论商业集团公司的建立[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东辉;徐瑾;;浅谈如何建立适应集团发展的资金结算管理中心模式[A];上海烟草系统2000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0年

2 肖条军;盛昭瀚;;基于相对能量效率的集团公司最优产量决策模型[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湖北省内部审计师协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课题组;;试论以风险为导向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4 王平;;如何加强和完善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坤;;集团公司对控股子公司财务控制方式初探[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珂;刘新国;胡贵森;;论加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谢蛟龙;;浅谈集团公司如何加强对子企业的财务管理[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美健;集团公司对内投资管理体制与决策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4年

2 周琳;战略导向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理论和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德好;网络条件下的集团公司融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孟军;TH(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再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周慧;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成红彦;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陈云;武钢(集团)公司筹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前华;集团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7 高珊珊;Z集团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龙跃辉;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宋代平;济南炼油厂ERP系统设计与实施[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罗德政;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6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496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