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东代表讼诉制度
本文选题:股东代表诉讼 + 前置程序 ; 参考:《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股东代表诉讼是公司法领域最具特色的一种诉讼制度,它为保障股东尤其是小股东提供一种最有效的救济方式。在普通法国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不仅在解决股东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冲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解决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冲突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特殊的国情,加之引入的规定过于原则,造成了股东代表诉讼这一新型的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这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诉讼的方法,结合国外一些国家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规定深入分析,对我国的立法缺失和疏漏加以反思,从而为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尽一份微薄之力。 本文正文主要分成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概念和渊源。第二部分对原告资格的确定、被告资格的确定、公司和其他股东在诉讼中的地位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部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前置程序的内容。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提出笔者在此方面的完善现行立法的建议,以期提高股东代表诉讼的实用性。
[Abstract]: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litigation system in the field of company law, which provides a most effective remedy for the protection of shareholders, especially minority shareholders.In common law countries,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shareholders' rights and management rights.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ettlement of major shareholders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lso played a great role.However, it is regrettable that the speci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coupl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excessive principles of the provisions, resulting in a new system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in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is not operational.This provides a certain space for the author's research.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lawsuit method, unifies some foreign countries regarding the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awsuit stipulation thorough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legislation flaw and the omission carries on the reflection, thus makes a modes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ummation our country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awsuit system.The tex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origin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In the second part, the determination of plaintiff's qualification, defendant's qualifica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company and other shareholders in litig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pre-program in detail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the legislative status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suggestions on how to perfect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秋荣;;监事代表诉讼理论及实践——兼评最高法院《〈公司法〉规定(四)(征求意见稿)》第47条[J];法律适用;2011年07期
2 韩红星;;论新《公司法》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07期
3 王欢;;浅析股东派生诉讼制度[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4 孙_";;证券民事赔偿:何时是春天?[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3期
5 段冰;;公司捐赠相关问题探讨——以万科“捐款门”事件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郑海英;;完善我国《公司法》社会责任制度的建议[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7 邓林;;从《公司法》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8 胡莉凤;;浅谈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9 虞政平;赵旭东;王涌;刘斌;岳洋;;“切问近思”青年论坛之一:《公司法》解释(三)相关问题探讨[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10 陈琳;;相互持股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及立法规制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王娜;;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前提:对关联关系的界定[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满;;公司股份继承所产生的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唐绍均;;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法律监管对策的完善[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元小勇;;试评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5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6 梁洪学;;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来源和特征[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光胜;;修改与完善公司法,解决股票期权(认股权)行权股票的来源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紫红;;名家荟萃 网络联动——记华东政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近期工作[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9 郝磊;;我国新《公司法》中出资形式制度的再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10 刘宁;翟浩杰;;关于《公司法(修改草案)》的若干意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献文;股东代表诉讼:投资者的“诺亚方舟”[N];检察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江伟 段厚省;修改公司法应增加股东代表诉讼制度[N];法制日报;2000年
3 孙江;公司法亟待修改[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沈路涛 张宗堂;现行公司法将作较大修改[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秦 炜;公司法二审稿的11个看点[N];证券日报;2005年
6 牛学辉;银行如何应对修改后的公司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7 水石;一部公司法学领域的研究力作[N];法制日报;2004年
8 齐北;公司法律部的作用[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罗培新;公司法不宜强行导入独立董事制度[N];南方周末;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卉;公司法:淡化所有制区别[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吴浩;商法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杨勇;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黄福宁;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试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吴中学;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及其完善[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3 李颖怡;试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齐伟;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磊;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魏应杰;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7 章,
本文编号:1758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75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