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模式的选择——兼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
本文选题:上市公司 + 监督机制 ; 参考:《河北法学》2005年06期
【摘要】: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引入了英美法上的独立董事制度。中国引进和移植独立董事制度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其本土化问题,特别是要协调好与监事会的关系,这将决定着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移植能否成功。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关系进行比较,指出我国新《公司法》应授权上市公司在其章程中任意选择采用单层制或双层制公司监督机制模式。
[Abstract]:In order to perfect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prevent insider control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China has introduced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Anglo-American law. To introduce and transplant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deal with its localization, especially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which will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the transplant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China. By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and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syste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new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should authorize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choose the mode of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single-layer system or double-layer system in their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哲,董海峰;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现实下的再思考[J];法学;2001年07期
2 喻猛国;独立董事制度缺陷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9期
3 罗培新;;“冷眼”看独立董事(上)[J];金融法苑;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小龙;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何艳;;科学发展观现实化的制度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刘娟;集团公司财务监控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杨克磊;陶静;;基于职能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徐德信;;代理人为什么接受委托人的损害:“公有关系合约”的注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田新苗;论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朱俊;周军;;论提高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和客观判断能力的内部途径[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8 刘佳勇;;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企业网络效率边界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0期
9 王兴化;张立富;;企业多元雇佣的新制度环境分析[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10 林勇;非正式制度对海外华人经济发展的作用初探[J];八桂侨刊;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宇;左敏;;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融合趋势看我国治理结构的完善[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许建明;;两岸农业合作中的土地问题与土地配置方式选择——以闽台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炎生;;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变迁与独立董事功能的定位[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4 杜恒;;国有独资公司治理权力优化配置研究[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永;黄永鹏;;超越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趋向研究[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孔玉生;廖果平;;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峰;;企业的性质:公司治理角度的分析——一个解构性假说[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8 李明辉;;从独立董事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移植看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问题[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9 林丹明;叶会;解维敏;;信息技术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来自信息技术行业的经验研究[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何晓星;;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常海庆;媒体规模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李婧;企业纵向边界、生产组织与区位分布的选择[D];浙江大学;2009年
6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范思琦;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单业才;社会发展的微观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钰;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席;中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法律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婧;论我国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的并存监督模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潇白;公司并购中董事忠实义务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宇嘉;论对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监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燕敏;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邢静;论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赵科峰;株洲市X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开;论公平分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唐湘博;论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分而治之[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年09期
2 罗培新;;“冷眼”看独立董事(上)[J];金融法苑;2000年12期
3 李东明;邓世强;;董事会结构调查[J];资本市场;199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莹;;论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海燕;王羽华;;独立董事在中国的存废问题[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徐兆基;;论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完善——兼评新《公司法》第123条[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03期
4 陈桂华;;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模式选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彭杰;;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监督机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2期
6 徐传谌,房延安;对上市公司经营者道德祸因及其防范对策的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3期
7 李燕;;公司治理模式理论之国际比较研究[J];学术界;2010年09期
8 李彩红;王丽娟;;试论现代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J];理论月刊;2006年S1期
9 董少潭;;现代企业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攀登;2008年04期
10 陈伟;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冬林;李晓强;;在职消费与公司治理机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岳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A];福建省会计学会论文集(2001年本)[C];2001年
3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6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8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9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友联时骏业务董事 劳振宁;内控建设需抓住“三点核心”[N];中国会计报;2010年
2 记者 李瑞鹏;吉林证监局召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座谈会[N];证券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陈静 韩万宁;上市公司掀起清欠潮 现金偿还成为主导方式[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何广怀;深主板:上市公司业绩虽增,十大隐忧犹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黄婷;上海证监局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披质量[N];证券时报;2007年
6 袁立波;西藏上市公司迎来又一春[N];证券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应尤佳;先托管后转让 上市公司频打限售擦边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东山邋实习记者 王传晓;深交所踏雪武汉 百家上市公司“鄂军”待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大军;深交所改革停牌制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刘丽靓;上市公司再融资须与分红挂钩[N];证券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杜晓宇;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谷颖;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彭小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蔡玉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有效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韩笑;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曹颖;我国上市公司MBO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叶立贵;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舒红蕾;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顺熠;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玲;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6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99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