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公司重组中股份交换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21:59

  本文选题:股份交换 + 股份转移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我国公司并购重组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公司合并、公司吸收外,还包括要约、协议收购、强制收购、合并、换股合并、营业转让制度、向第三者发行增资扩股等方法。多样化的制度设计为市场主体的并购重组提供了较为全面而周延的选择。然而,与其他公司重组方式相较而言,股份交换、股份转移制度更有利于追求经营集团化以及便捷高效等重组目标的实现,已逐渐成为国外上市公司进行重组所普遍采用的方式。虽然目前这两项制度在我国尚未得到确立,但《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新法的颁布已经为该制度在我国境内的推行预设了一定的制度适用空间,当前需解决的问题是进一步扫清现有立法中的障碍,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完善制度细节,为股份交换、股份转移制度在我国的移植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以“郑百文”重组案为视角,分析因为法律制度缺位,导致的重组效率低下以及重组方案不公平引发的各方争议,以期通过导入股份交换、股份转移制度,来改善目前实务中的公司重组法律制度的缺位问题。通过对美国的三角合并、倒三角合并制度,日本的股份交换、股份转移制度的介绍,进一步认识我国法律在这一领域的不完善之处,并分析域外法制向我国移植的可能性、可行性、可塑性。 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问题缘起,评述了相关学者的观点,并交代了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郑百文”重组案入手,厘清我国现行法律有关公司并购重组的基本类型,说明在我国导入股份交换制度的必要性,随后介绍了股份交换、股份转移的概念、特征,以及与其他公司重组制度的比较。从法理的角度,在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上衡量股份交换制度的价值定位。第二章通过对美国的三角合并和倒三角合并制度、日本的股份交换、股份转移制度的简介,阐释其在我国移植的战略意义。第三章论证了移植这一制度所需的法制土壤,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税法为导入股份交换制度提供了哪些可适的环境。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股份交换、股份转移制度在我国的构建,需要各法律部门协调好各方(公司、股东、债权人等)权益。
[Abstract]:There are many ways of M & A in our country.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merger and absorption of the company, it also includes the methods of offer, agreement acquisition, compulsory acquisition, merger, stock exchange merger, business transfer system, issuance of additional capital to the third party, and so on. The diversified institutional design provide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mprehensive choice for the M & A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market. However, compared with other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methods, the share exchange and share transfer system a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restructuring objectives such as business collectivization and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common way for foreign listed companies to restructure. Although these two systems have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the revis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the Company Law, the Securities Law and the Anti-monopoly Law, and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laws have preset a certain amount of system application spa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is to further clear the obstacles in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strengthen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erfect the system details, and provide a good legal environment for the transplantation of the stock exchange and the stock transfer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heng Baiwen" reorganization cas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various disputes caused by the lack of legal system, the inefficiency of reorganization and the unfair reorganization scheme. By introducing stock exchange and stock transfer system,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absence of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law system in practic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triangle merger, reverse triangle merger system, Japan's stock exchange and share transfer system, we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imperfections of our country's laws in this field, and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traterritorial legal system being transplanted to our country. Feasibility, plastici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 comments on the views of relevant scholars, and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starts with the "Zheng Baiwen" reorganization case, clarifies the basic type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companies in China,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the stock exchang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stock exchange and shar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systems. From the angle of jurisprudenc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tock exchange system is measured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The second chapter explains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merican Triangle merger and inverted Triangle merger, Japan's share Exchange and share transfer system. The third chapter demonstrates the legal soil needed to transplant this system,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mainly company law, securities law, anti-monopoly law, tax law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tock exchange system to provide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tock exchange and stock transfer system in our country requires all legal departments to coordinate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companies, shareholders, creditors, etc.).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惠明;严骥;;股份回购的弊端及防范制度研究——以日本法为借鉴[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韩红星;;论新《公司法》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07期

3 张保华;;分配概念解析——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的抽逃出资[J];政治与法律;2011年08期

4 ;“后危机时代金融犯罪的惩治和预防”研讨会会议综述[J];犯罪研究;2011年03期

5 孙溪;;2008年中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综述[J];公司法律评论;2009年00期

6 马俊芳;;两种反收购决定权模式之分析与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张玉玲;;浅议有限公司股东的退股权——对《公司法》第75条的完善[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辉;;论股份回购及其法律限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耿玮;;股份回购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罗欣;;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问题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虹;;美国股票回购对我国投资者的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王远明;邓小毛;;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法律障碍及其对策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6 禚洪;;股权回购协议效力问题浅析[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陈志坚;;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先林;张丽丽;;中小股东权利保护之对策[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蒋贤志;;我国公司换股并购制度研究[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薛智胜;古正宇;;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完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峥嵘;股份回购:能否形成上市公司股东双赢格局[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股份回购:公司内的资本结构重组[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乐嘉春;股份回购应有怎样的优先顺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冯飞;股份回购将给市场带来积极变化[N];证券时报;2005年

6 杨春平 作者单位 陕西金叶;慎待善待股份回购[N];证券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胡中彬;股份回购清障 天涯重回上市路[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健康元稳步实施 股份回购1473万股[N];证券时报;2011年

9 甄增水 沈长月;股份回购应兼顾多方利益[N];检察日报;2004年

10 程亮亮;海马股份回购3.66%[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明;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蔚;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海博;股权转让论[D];吉林大学;2009年

5 于娟;美国风险投资中的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成九雁;中国近代华商股市的监管结构:演变轨迹及其政治根源[D];清华大学;2009年

7 黄亮;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周荃;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颜林;跨国证券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江榕;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2 刘华伟;股份回购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粟建国;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陈蓓;公司股份回购的财务分析与决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刘菡;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常远良;股份回购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林志强;我国公司股份回购法律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8 石海华;股份回购的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4年

9 王世军;上市公司股权运作方式——股份回购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10 燕文华;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8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28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