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合伙企业法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及其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7 00:02

  本文选题:强制性规范 + 任意性规范 ; 参考:《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合伙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国家对市场的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计划控制,极大地限制了合伙企业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合伙企业也焕发了它独特的生机与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在2006年修订完成,这是继《公司法》修订之后完善我国商事主体立法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都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商事主体,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因此,作为与其他市场主体法律相配套的调整合伙企业关系的法律,《合伙企业法》同样是我国市场主体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合伙企业法》在我国的颁布与施行,对保护合伙企业及合伙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我国企业法律制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界对于《合伙企业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限合伙制度和特殊普通合伙制度上,而采用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角度展开研究的也仅限于《公司法》领域,本文从任意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的独特视角对我国《合伙企业法》进行研究,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通过对合伙企业法律条文进行分析,体会与揣摩立法者的立法初衷,进而对《合伙企业法》中的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进行界定与分类,反过来再重新审视《合伙企业法》,并从规范结合实践的角度找到切入点对实践中法律规范的制定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深入的体会立法者在《合伙企业法》中的立法意图,同时也能挖掘到影响该法整体功效的消极因素和现有制度在具体适用中的缺漏与不足,便于从整体上对该法进行准确把握,以求对独创性观点的提出起到一定的帮助。 本文采用资料整理与归纳——确定研究标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的思路展开论述,文章阐述了现行《合伙企业法》任意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数量多寡与该法私法性质之间的关系,重点部分是对合伙企业法律中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配置的分析,以及在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角度审视下,《合伙企业法》现行规定暴露出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中,我们会发现某些法律条文的制定并没有达到立法时期望的效果,我们也能感受到利益间的相互博弈与立法时的利弊权衡。通过对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多角度的考量,我们可以将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去,为今后《合伙企业法》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主要结合《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条文对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的基本理论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的含义与种类,对目前学界存在的理论争议提出了本文的观点,进而明确了研究的角度与方向。其次,结合《合伙企业法》中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在私法领域内所起到的作用阐述了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的功能。最后,笔者结合《合伙企业法》的私法特性并从对立而又统一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任意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合伙企业法》中规范配置的通常标准和依据。一方面,笔者结合《合伙企业法》自身特点,找出规范设置的基本原则,为下文得出该法中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的具体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笔者在简要介绍国外相关制度以后,着力阐述我国《合伙企业法》规范配置的具体标准。这一部分,文章通过图表统计的形式引出了我国现行《合伙企业法》中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配置数量上存在的特殊现象,对现象的分析强调了合伙企业法的私法属性。针对不同的法律关系,法律规范的分类与配置并不绝对,为避免分类的僵化而引发实践中的困惑,笔者对《合伙企业法》中的不同情况也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对《合伙企业法》中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较为科学的配置方法。 第三部分主要从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适用角度,发掘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争议问题的提出,找到目前我国《合伙企业法》中能够解决该问题的现有法律规范,再通过任意性与强制性规范研究角度,结合立法意图对规范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法律上缺失对该问题的解决机制,则通过任意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的配置方法,对该问题属于哪种性质规范的调整范围进行初步判断,为后文的制度完善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合伙企业法》立法完善的建议。笔者分别结合我国司法环境和立法现有状况,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争议问题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的途径,把任意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理论运用到完善法律的活动中去,这种研究角度上的创新,有助于弥补立法上的缺漏,为今后《合伙企业法》的修改与完善,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Abstract]:The partnership has a long history , it is an old and vitality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form . In our planned economy age , because of the country ' s strict plan control to the production ,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he market , the partnership enterprise also has its unique vitality and vitality .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lassifies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partnership enterprise by analyzing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the partnership , and finds out the negativ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whole effect of the law and the lack and shortage of the existing system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partnership , we can find out that some legal provisions have not reached the expected effect in the legislative period , and we can also feel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mutual game and the legislation of the partnership .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

In the first part , the basic theory of arbitrary and compulsory norms is discussed in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 the light of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such as the Law of the Partnership Enterprise Law . Firstly ,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the type of the mandatory norms , and points out the angle and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

The secon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general standard and the basis of the norm configuration in the enterprise law of partnership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norm setting , and give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pecific configuration of the law of partnership enterprise .

In the third part ,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 from the ang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arbitrary and compulsory norms , and finds out the existing legal norms that can solve the problem in China ' s legal partnership , then through the research angle of arbitrary and compulsory norms , and analys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nor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egislative intent .
If the s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problem is missing in law , the adjustment range of which kind of property specification belongs to the initial judgment is made through the collocation method of the arbitrary code and the mandatory norm ,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rovid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

The fourth part is mainly on the suggestion of perfecting the legislation of legal environment and legislation . The author gives a reasonable solution to the disputed issue raised in the third part by combining the existing situation of the judicial environment and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智勇;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法律强制性规范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关系之分析与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钟瑞栋;;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兼论公法与私法“接轨”的立法途径与规范配置技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茆荣华;赵超;;《合伙企业法》修改的司法应对[J];法律适用;2007年03期

4 王轶;物权法的规范设计[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5 韩玮;;论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6期

6 胡新建;;论商法中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比较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6期

7 杨剑;田斌;;我国有限合伙制度的利弊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8 初晓云;;试论有限合伙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9 巫志刚;公司法上的强行性规范探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徐来;;商法规范的任意性与强制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少锋;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巍;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时晓明;合伙企业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江敏超;论建立我国特色的有限合伙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姚丽娟;有限合伙之合伙人信义义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陈宁;有限合伙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张艳红;公司法授权性与强制性规范配置的原则和领域[D];山西大学;2009年

7 李蕾;由有限合伙制度的价值实现探究其立法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8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28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