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股份公司的内部监督制度
本文选题:股份公司 + 内部监督机构 ; 参考:《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摘要】:当前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讨论正在深入 ,然而主要集中在组织机构内部权力的配置上 ,对内部结构之间如何监控的探讨却明显不足。本文从我国公司法有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监控机制概况及特点入手 ,对我国股份公司监督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 :健全股东大会运营规则 ;改善董事会的监督职能 ;加强监事会的组织职权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iscuss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is deepening. However, it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allocation of internal power of the organization, but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onitoring mechanism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and points out the defects i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joint-stock company in our country: perfecting the operation rules of the shareholders' general meeting; Improve the supervisory functio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al authority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分类号】:F27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少侠,王福友;论公司职工参与权[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华,潘凤焕;控制股东忠实义务探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刘哲,谷永芬;应把监事纳入法定的竞业禁止主体范围[J];商业研究;2002年11期
3 刘细良;构建我国经理法律制度的宏观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4 司伟;公司监督机制的制度契合——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完善刍议[J];财贸研究;2002年04期
5 马建军,邱玉成;西方国家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3年03期
6 王千华,林晖;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与我国《公司法》的修订[J];当代法学;2001年04期
7 刘志云,原凯;刍议内、外资企业组织法的统一问题[J];当代法学;2001年06期
8 矫健;独立董事、监事会与现代公司监督机制的选择[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9 叶林,刘辅华;构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通讯表决制度的法律思考[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10 李建华,许中缘;表见代表及其适用——兼评《合同法》第50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卫忠;澳门公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陈云霞;公司董事义务和责任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马军;关联企业治理中的责任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王松华;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杨勤法;论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庞梅;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吴茂见;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萌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增设股东会制度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丁万星;公司治理结构若干问题之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蔡晓卫;公司董事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唐宏;企业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企业法人的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沈伟;国有控股公司资本控制模式探索[D];厦门大学;2001年
6 姜军贤;公司越权无效原则的沿革和越权行为的法律规制[D];厦门大学;2001年
7 张机慧;集体企业财产所有权探析[D];厦门大学;2001年
8 汪冬;股东对董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陈雪峰;论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王晓媛;公司经理法律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传水;;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2 王曼;;论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财务监管问题及解决方法[J];商场现代化;2011年18期
3 宋雪;周民志;公彦水;;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与提高治理效率的途径[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4 刘良灿;张同建;;基于CCGI~(NK)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实证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王勇;;公司治理法律风险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11期
6 李济广;;企业治理体制中的国有企业监督制约机制:基于案例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秀林;王剑萍;;我国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7期
8 李传军;;德国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05期
9 刘震伟;;跳出董事“德能勤绩廉”评价模式[J];董事会;2011年07期
10 萧伟;;被边缘的民主——中国A股上市公司职工董监事调查[J];董事会;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伟;王晓婷;;规范企业管理——完善公司监事会制度[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赵杰;;国有企业监督激励机制的耦合——监事会控制下的会计直接责任制创新[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杨有红;徐心怡;;试论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中的监督系统——监督机制中的模式选择及完善[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金泽刚;肖益平;;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监事会及其关系新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志军;刘明;;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看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因素[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2期)[C];2008年
6 陶学禹;;日本、德国、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7 张晓欢;吴昊;;我国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初探[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曲洪;;中国上市公司权力构架研究[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专题研究报告之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机制[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10 李锋凯;赵洁琼;;关于创新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的思考[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阎玉峰;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监事会工作[N];陕西日报;2008年
2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曹光佑:不赞成企业内设监事会[N];证券时报;2009年
3 记者 姜小伟;科工集团全面配合新一届监事会工作[N];中国航天报;2004年
4 雷元平;提升国企监事会合理监督的能力[N];首都建设报;2010年
5 记者 江致礼;监事会工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N];首都建设报;2009年
6 周晓刚;首届董事会举行第31次会议 首届监事会举行第14次会议[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宋杰;加强监事会工作 维护股东合法权益[N];中国石油报;2002年
8 陈峥嵘;既到位又不越位[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积极支持配合监事会工作[N];中国船舶报;2001年
10 夏苏;试点境外资产监事会监督要过硬[N];财会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冬梅;公司治理结构运行与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董奕;基于治理理论的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徐大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设计与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司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王俊杰;制度合法性与国有公司治理的“选择性”路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佐藤孝弘;论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魏文培;独资型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吴淑琨;公司治理、及其与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模型和实证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1999年
9 庞梅;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伟;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7年
2 袁传信;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3 蔺小娟;国有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张娜;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赵红梅;“二元”公司治理模式下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运行机理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6 秦少博;论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组成结构的优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蔡竞云;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汪学高;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彭宇;应用积分卡为我国公司治理评分[D];清华大学;2004年
10 朱俊敬;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52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5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