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无处分权人所订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探析

发布时间:2017-03-27 17:11

  本文关键词:无处分权人所订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以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非记名股票具有较强的流通性,有其特殊性。本文讨论的股权转让行为仅限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以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记名股份。 股权转让行为,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权移转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 股权转让是股东处分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然而当无处分权人订立转让他人股权的合同时是否适用《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呢?股权转让合同是否需要交付或登记才发生股权转让;股权转让合同具有几个意思表示,即是否同时具有设定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的意思表示和处分股权的意思表示;若股权转让合同包括这两个意思表示,即股权转让仅需股权转让合同即告生效,那么这两个意思表示是否具有分离性,如何分离。本文通过考察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的态度、研究特殊动产物权变动和《物权法》第15条、《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来分析无处分权人订立股权转让合同时是否适用《合同法》第51条。 第一章阐述学界关于《合同法》第51条是否仍有适用余地的争议。首先介绍理论界对《合同法》第51条的争论及对无权处分合同是否有效的认识。其次概述实务界对无权处分权利的合同是否有效的做法。接下来讨论无处分权人进行股权转让时是否适用《合同法》第51条的问题。第二章分析指出股权转让合同具有两个意思表示,即设定股权转让债权债务关系的意思表示和处分股权的意思表示。该章首先讨论股权的性质。笔者认为股权是债权,具有相对性。其次,通过阐述依法律行为而为的权利变动的三种学说(即意思说、形式主义和折衷说)中,无论哪种学说在主张无需交付或登记等形式即可转让的权利变动时均采意思主义。而股权转让根据其变动模式即属于无需交付或登记等形式即可转让,因此转让股权也应适用意思主义。第三章探讨设定债权债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中是否存在无权处分问题。通过对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认定股权转让合同中设定债权债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无权处分问题。第四章讨论发生债权效力和发生股权变动后果的两个意思表示是否具有分离性。若不具有分离性,则处分股权的意思表示无效即设定债权债务的意思表示同时无效;若具有分离性,则处分股权的意思表示无效的同时设定债权债务的意思表示可以有效。本文通过分析《物权法》第15条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法释〔2012〕7号)(下文简称为《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认为我国承认两个意思表示具有分离性。最后得出结论,不仅在股权转让中仍有适用《合同法》第51条的余地,在债权让与、著作权转让、承包经营权让与、地役权转让、浮动抵押、特殊动产抵押等其转让无需登记或交付等公示方式的情形,均有适用余地。因为这些权利变动均基于意思主义变动模式,在权利变动的法律行为中均包含两个意思表示,一个设定债权的意思表示,一个变动权利的意思表示。
【关键词】:股权转让 无权处分 区分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导论11-13
  • 第一章 关于《合同法》第 51 条存废之争议13-20
  • 第一节 理论界对《合同法》第 51 条的争论14
  • 第二节 理论界对无处分权人订立变动他人权利的合同是否有效的认识14-16
  • 一、 无效说15
  • 二、 效力待定说15-16
  • 三、 完全有效说16
  • 第三节 实务界对无处分权人订立变动他人权利的合同是否有效的做法16-20
  • 一、 关于无权处分纠纷案件数据统计表17-19
  • 二、 有关上述数据的说明19-20
  • 第二章 股权转让合同具有两个意思表示20-28
  • 第一节 股权的性质21-24
  • 一、 关于股权性质的几种学说21-22
  • 二、 各观点评析22-24
  • 第二节 关于权利变动学说24-25
  • 一、 意思主义24
  • 二、 形式主义24-25
  • 三、 折衷主义25
  • 第三节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25-27
  • 一、 债权形式主义在我国立法中的体现26-27
  • 二、 债权意思主义在我国立法中的体现27
  • 第四节 股权转让的变动模式27-28
  • 第三章 设定债权债务关系的意思表示是否存在无权处分问题28-33
  • 第一节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28-31
  • 一、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概念29-30
  • 二、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别30
  • 三、 我国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30-31
  • 第二节 设定债权债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无权处分问题31-33
  • 第四章 股权转让行为的两个意思表示是否可以分离33-40
  • 第一节 区分原则及其原因与结果的关系34-36
  • 一、 区分原则的含义34
  • 二、 权利变动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34-36
  • 第二节 对《物权法》第 15 条的分析36
  • 第三节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3 条的分析36-37
  • 第四节 股权转让行为的两个意思表示相分离的价值37-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附件44-55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55-56
  • 后记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健松;股权性质──新债权论[J];商业研究;2000年06期

2 唐海滨;重新认识和确认企业法人制度[J];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05期

3 苏平;;知识产权变动模式研究[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4 柏欣利;;中国实证法对物权行为的立场辨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林林;;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区分原则与物权行为理论的关系[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赵远;;试析我国股权的性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康林;;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区分之我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孙志平;;对股份及股份公司财产关系的再认识[J];中国法学;1988年03期

9 王利明;;论股份制企业所有权的二重结构——与郭锋同志商榷[J];中国法学;1989年01期

10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无处分权人所订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70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