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5:02
本文关键词: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股东代表诉讼是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维护公司利益、完善公司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已被世界各国立法所移植。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公司立法也不断与国际接轨。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第152条中第一次明确赋予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合法地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是由于我国对该制度规定的并不完善,条款中还有许多疏漏之处,使得该制度并没有发挥对中小股东合法利益“保护伞”的作用,致使股东行使股东代表诉权的积极性不高。鉴于我国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方面缺乏立法经验,我们应当吸取世界各国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司法实践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在高额的诉讼费用、举证困难和诉讼风险高等直接阻碍中小股东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应该构建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从放宽原告资格范围、明确诉讼管辖、公平分配举证责任、引入诉讼费用补偿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为股东提起代表诉讼扫除障碍、消除后顾之忧,真正实现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价值。
【关键词】:股东代表诉讼 激励机制 原告资格 诉讼费用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5.1;D922.291.9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7
-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的含义及意义7-10
- 1.1 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的含义和内容7
- 1.2 建立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的意义7-10
- 第二章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的相关规定10-18
- 2.1 英国的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10
- 2.2 美国的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10-13
- 2.3 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13-15
- 2.4 德国的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15-16
- 2.5 结论16-18
- 第三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的缺陷18-25
- 3.1 原告资格问题18-19
- 3.1.1 股份有限公司原告股东资格设置门槛过高18-19
- 3.1.2 有关隐名股东的原告资格问题19
- 3.2 前置程序设计不够合理19-21
- 3.3 诉讼费用制度不健全21-23
- 3.3.1 诉讼费用缴纳过高21
- 3.3.2 未规定诉讼费用补偿21-22
- 3.3.3 缺乏对诉讼费用担保的规定22-23
- 3.4 法院管辖问题23
- 3.5 原告举证负担过重23-24
- 3.6 诉讼利益与诉讼风险失衡24-25
- 第四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的构建25-33
- 4.1 放宽原告股东资格并明确其处分权25-27
- 4.1.1 放宽原告股东资格范围25-26
- 4.1.2 明确原告股东所享有的处分权26-27
- 4.2 引入申请无益制度豁免前置程序27
- 4.3 完善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费用制度27-30
- 4.3.1 按非财产案件收取诉讼费用27-28
- 4.3.2 完善诉讼费用补偿制度28-29
- 4.3.3 通过设立诉讼费用担保制度保护股东和公司的合法利益29-30
- 4.4 明确法院管辖30
- 4.5 扩大股东的查阅权并公平分配举证责任30-31
- 4.6 平衡诉讼利益与诉讼风险31-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6-37
- 致谢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国艳;;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5期
2 诸葛亭;;股东代表诉讼若干问题之中美立法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3 易海东;;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若干问题评析及立法建议[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4 余t,
本文编号:270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7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