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构建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处于科技飞速发展并逐渐主导各国经济力量的时代,一个国家、社会以及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的物力资本,人力资本因其依附于人自身的知识与创新能力更符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更为各国公司制企业所需求。反映到公司法律层面,人力资本出资问题是当前及未来公司法学者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本能否作价出资,如何出资以及出资后如何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我国公司实践中已出现人力资本出资的现实,个别地方性法律文件对此也做出了相关规定,虽然有些规定并不十分明确、完善,但这些现象的存在无不呼唤着我国《公司法》对人力资本出资问题的正视。鉴于此,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本出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人力资本出资在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并借鉴国外人力资本出资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的构建,解决人力资本出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与障碍,释放出人力资本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的积极能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力资本出资概述。该部分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对比分析,认为公司法语境下的人力资本是指依附于出资者自身,未来能为公司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决策人才的技能、知识、经验等。进而对人力资本出资进行理论评估,明确其利大于弊,可以用于股东的出资。第二部分:我国人力资本出资的现状及障碍分析。该部分从现行《公司法》与地方性法律文件的具体规定中得出我国《公司法》未给予人力资本出资明确的法律地位,进而分析总结出我国《公司法》未明确人力资本出资的可能性障碍,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障碍、法律制度障碍、立法技术障碍、交易安全障碍等。第三部分:人力资本出资的国外立法模式及启示。该部分比较考察了世界上主要国家人力资本出资的三种立法模式,认为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对人力资本出资采取有限制的允许的立法态度。同时,应适当限制人力资本的出资范围,注重交易安全的维护以及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保护。第四部分:完善我国人力资本出资的立法建议。该部分从立法角度出发,认为未来《公司法》原则上须明确人力资本出资的合法性,同时对人力资本出资的具体形式及出资条件做出相应的规定,进而通过对人力资本出资在评估、转让以及债权人保护等方面的弊端进行详细规制,能够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
【关键词】:人力资本出资 人力资本 物力资本 资本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4
- 一、人力资本出资概述14-22
- (一) 人力资本概念界定14-18
- 1. 经济学意义上的人力资本14-15
- 2. 公司法语境下的人力资本15-16
- 3. 人力资本与相关概念的区分16-18
- (二) 人力资本出资及其理论评估18-22
- 1. 人力资本出资的概念及特征19
- 2. 人力资本出资的必要性19-20
- 3. 人力资本出资的弊端20-22
- 二、我国人力资本出资的现状及障碍分析22-28
- (一) 我国人力资本出资的立法现状22-25
- 1. 现行《公司法》给予人力资本出资的模糊空间22-23
- 2. 地方性法律文件关于人力资本出资的规定23-25
- (二) 我国《公司法》未明确人力资本出资的障碍分析25-28
- 1. 思想观念障碍:对人力资本出资认识不足25
- 2. 法律制度障碍:与法定资本制相冲突25-26
- 3. 立法技术障碍:缺乏客观评估体系26
- 4. 交易安全障碍: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无配套规范26-28
- 三、人力资本出资的国外立法模式及启示28-33
- (一) 人力资本出资的国外立法模式28-31
- 1. 禁止模式——以德国、韩国为代表28-29
- 2. 限制模式——以法国、美国为代表29-30
- 3. 宽松模式——以英国、日本为代表30-31
- (二) 国外人力资本出资的启示31-33
- 1. 立法上须明确人力资本出资的合法性31-32
- 2. 适当限制人力资本出资的范围32
- 3. 注重公司资本效率与安全的平衡32-33
- 四、完善我国人力资本出资的立法建议33-45
- (一) 给予人力资本出资的原则地位33-34
- (二) 立法上须明确人力资本出资的形式及其条件34-35
- 1. 技术型人力资本及其出资条件34
- 2. 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及其出资条件34-35
- (三) 针对人力资本出资的弊端予以详细规制35-45
- 1. 人力资本评估体系的建立36-40
- 2. 人力资本股份转让制度40-43
- 3. 人力资本出资的责任制度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0-51
- 承诺书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乾 ,许彬;我国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创新问题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颖聪;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迫切性[J];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阎俊,高燕;试论我国人力资本的城乡差异[J];理论界;2005年07期
4 李学军;;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实践以及与西方的比较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王忠;王林丽;;我国人力资本增长极的建设[J];求实;2013年S2期
6 刘奕;谢昕;;我国人力资本增长极的形成途径研究[J];求实;2013年S2期
7 胡建国;;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外逃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8 马秀芹;我国人力资本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J];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9 马梦砚;建立健全我国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J];兵团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10 曾宪荣,黄理;我国人力资本配置的制度特征及矫正[J];求实;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崔春雨;城市化促进我国人力资本增长[N];中国财经报;2014年
2 殷泓;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发展空间巨大[N];光明日报;2008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更长一个时期平稳较快发展(下)[N];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玲玲;我国人力资本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彭;论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构建[D];山西大学;2014年
3 杨阳;我国人力资本地区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谷波;论我国人力资本增长的教育因素[D];安徽大学;2004年
5 刘彬;我国人力资本开发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曾倩;我国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金丽萍;我国人力资本教育投资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8 蒋莹;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差异及其形成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朱云;我国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何剑云;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人力资本出资法律制度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7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