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公司章程自治的空间

发布时间:2017-04-05 02:12

  本文关键词:公司章程自治的空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自治是2005年新公司法实施以来一直强调的概念,在学术界受到广泛的宣传与推崇。作为公司自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公司章程在公司自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作为一个公司的宪章性文件,调整着公司的内部组织关系和经营管理情况。公司章程与公司自治的关系密切,公司章程是实现公司自治的必要载体,是公司设立的依据;而公司自治是公司章程自治的目的和最终指向,公司自治能使公司的控制人和经营人根据市场纷繁复杂的变化而对公司章程作出相应变更,制定更多的法律规定之外的内部规则,充分发挥公司章程的自治性特征。公司章程自治有利于保护股东的权利,特别是在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形下。公司的章程自治有利于实现股东的自治。公司章程不仅可以制定公司治理的一般规则,,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公司特色、有利于造就个性化公司的细则,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无论是从合同(契约)说还是自治法说来解释公司章程的性质,公司章程自治都是有限度的,公司章程自治的空间即在于公司章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意思自治,公司章程条款效力的边界在哪。界定公司章程自治的空间主要源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债权人合法利益保护的考量。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交易效率,强调公司的自治以及国家权力尽量少得干预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交易安全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对公司自治加以限制和引导,势必会有损害公司交易相对人或债权人合法权益现象的出现。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司法规范的分析来界定公司章程自治的空间。学界对公司法规范的分类一般分为两分法和三分法等,两分法为将公司法规范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三分法将公司法规范分为强行性规范、补充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不论是两分法还是三分法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法规范进行的分类,本文以三分法为视角逐一分析公司章程自治的空间。强行性规范一般不允许公司章程作出排除性规定,但是章程可以对强行性规范进行细化或对其实施方式细化,章程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强行性规范作出更为严格的规定,但须同强行性规范设置的目的一致,结果也应合理。补充性规范允许公司章程对公司法规范作出排除性适用,并且补充性规范一般以“另有规定”的字眼出现,对“另有规定”的分析也是界定公司章程自治空间的关键所在。文章首先对“另有规定”的主体进行区分,公司初始章程和章程修正案由于产生的法理不同,产生的法律效果也应有所差异。公司初始章程是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协商一致意思表示的结果,体现的是全体股东或发起人的意思;公司章程修正案是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股东大会决议的结果,体现的是公司的社团意思。前者体现了合同原则,而后者体现了公司自治法原则。对于股东的固有权如“表决权”、“利润分配权”等权利,初始章程可以通过“另有规定”条款予以排除适用,但章程修正案作出类似排除适用的规定是否有效,值得商榷。其次,文章对“另有规定”条款内容进行了分析。由于公司法的商法属性,其并不能同合同法上的效力评价体系完全重合,分析“另有规定”条款的效力时,可以依照合同法及合同法的解释进行评价,但在公司中由于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不参与公司管理的股东信息不对称,并且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大股东可以行使表决权使得公司章程体现自己的意志,在这种情形下界定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显示公平不仅难度大,并且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因此需要在公司法背景下总结出评价“另有规定”条款效力的标准。文章主要从“股东平等原则”、“目的衡量标准”、“公正性标准”进行衡量,综合判断“另有规定”条款内容的效力。赋权性规范最能体现公司章程自治的属性,其并不自动适用,这种规范只有当人们在公司章程中选择它们的时候才起到其作用。赋权性规范扩大了当事人选择的范围,公司章程可以根据赋权性规范自由地设定安排的。当事人根据赋权性规范作出的选择也不必担心其效力和诉讼问题,通过对公司、公司机关和股东赋权,实现公司章程自治的目的。
【关键词】:公司自治 章程自治 自治规范 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序言11-12
  • 第一章 公司章程自治的一般理论12-19
  • 第一节 公司章程的性质12-14
  • 一 合同说12
  • 二 自治法说12-14
  • 第二节 公司章程自治的价值14-16
  • 一 章程自治有利于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15
  • 二 公司章程自治有利于创新公司管理制度15-16
  • 第三节 公司章程自治与公司自治的关系16-19
  • 一 章程是实现公司自治的必要载体16-17
  • 二 公司自治是章程自治的目的和最终指向17-19
  • 第二章 公司章程自治空间的界定及其效力范围19-24
  • 第一节 公司章程自治空间的概念19
  • 第二节 界定公司章程自治空间的必要性19-21
  • 第三节 公司章程的效力范围21-24
  • 一 章程的主体效力范围21-22
  • 二 章程的生效时间22-24
  • 第三章 公司法规范与公司章程自治空间的关系24-40
  • 第一节 公司法律规范的分类24-25
  • 一 两分法24-25
  • 二 三分法25
  • 第二节 强行性规范与公司章程自治空间的关系25-28
  • 一 公司章程可以对强行性规范的实行细化26
  • 二 公司章程对强制性规范严格化26-28
  • 第三节 补充性规范与公司章程自治空间的关系28-36
  • 一 “另有规定”主体区分28-31
  • 二 “另有规定”内容评析31-36
  • 第四节 赋权性规范与公司章程自治空间的关系36-40
  • 一 公司章程赋予公司和公司机关权利36-39
  • 二 公司章程赋予股东权利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敏;;法学视角下的公司合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潘西里;公司合并法律问题的研究[J];河北法学;1997年02期

3 张冬云;论公司合并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02期

4 ;我可否要求退出公司收回股金?[J];法制与经济;2005年16期

5 刘宏健;;公司合并的法律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杨春宝;;他可以要求退还出资款吗[J];科技创业;2008年11期

7 谭茗;;对我国建立公司设立无效诉讼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5期

8 唐英;;公司合并的法律界定[J];特区经济;2010年04期

9 韦浩;孙万国;;公司合并若干法律问题辨析[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年05期

10 张国栋;;我国公司合并制度的法律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玄;;公司合并中税务筹划的法律风险及防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2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彭志鸿;韩晓;;上市公司之间收购的法律问题初探[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项叶萍;;公司注销登记初探[A];工商行政管理论文选[C];2004年

5 梅海军;;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制度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王晓强;;公司设立中的民事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龚志忠;;公正保护全体投资人的投资权利[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卫;;关于公司合并调整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A];北京市物资流通协会2010年理论文集[C];2011年

9 张曙光;杨如彦;;揭穿公司面纱的经济学原理[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眼科会议论文集公司简介[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晨 华;欧盟全面改革公司合并法规[N];金融时报;2002年

2 陈姗姗;中钢质疑Murchison 并购中西部公司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旭;澳联邦银行与康联公司合并[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4 黄德昌 万玉琴;公司解散类型分析[N];江苏法制报;2011年

5 童;日三大保险公司合并[N];中国证券报;2000年

6 通讯员 何素静;公司合并后债务诉讼时效怎么算[N];浙江法制报;2014年

7 北京同达律师事务所 郑斌;我公司能作“隐名发起人”吗?[N];金融时报;2000年

8 鲁娜;咨询公司,更大还是更专?[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成锋;法能源公司能否赢得反垄断保卫战[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博士生 王敏邋贺轶民;公司重组:理论与实践[N];法制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3 喜佳;论公司债参与人的利益平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闫小龙;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D];中南大学;2003年

5 蒋建湘;公司诉讼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李磊;公司司法清算法理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苏三永;公司分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孙加瑞;公司股东权诉讼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吴大新;会计政治观与欧盟会计战略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10 王毓莹;公司章程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胜云;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开除股东条款效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肖文兴;公司设立无效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公司形式变更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秀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5 张曙文;YG网络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婧玲;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破解[D];兰州大学;2015年

7 张常富;公司僵局及其救济制度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朱平安;公司合并中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王丹阳;论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书征集法律制度的构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刘枫;论公司章程自治[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公司章程自治的空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86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9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