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

发布时间:2017-04-11 21:1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股东代表诉讼起源于英国,在美国、日本、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被采用和发展,并形成了相关的立法及司法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基本含义是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公司拒绝或怠于起诉,股东以自己名义为了公司利益而起诉的行为。我国在2005年《公司法》正式引入这一制度,从实体法的角度对提起诉讼的原告资格、被告、请求前置程序以及请求豁免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股东代表诉讼有其固有的特殊性,跨越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两大法律体系,既要有实体法的规定,又需要程序法方面的保障。我国公司实体法对股东代表诉讼规定的过于原则和粗略,程序法方面没有相应规定,照搬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又难免牵强和不合乎股东代表诉讼的基本理念。本文以公司法第152条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相关规定为逻辑起点,以具体的立法及司法适用为主线,并辅以股东代表诉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国外相关的法例,最后得出相关的具体完善措施。力求在保护股东利益和维护公司效率方面寻找最佳平衡点,在鼓励股东提起代表诉讼和防止滥诉方面寻求适当措施。
【关键词】:股东代表诉讼 当事人 前置程序 诉讼费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
  • 1 股东代表诉讼概述10-15
  • 1.1 股东代表诉表述讼概念10-12
  • 1.1.1 股东代表诉讼概念10-11
  • 1.1.2 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比较分析11-12
  • 1.2 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沿革12-13
  • 1.3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现状13-15
  • 1.3.1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概况13-14
  • 1.3.2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概况14-15
  • 2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缺陷15-29
  • 2.1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15-24
  • 2.1.1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限制过于严格15-17
  • 2.1.2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过于宽泛17-22
  • 2.1.3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地位不明确22-24
  • 2.1.4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其他股东的地位不明确24
  • 2.2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24-27
  • 2.2.1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合理性25
  • 2.2.2 前置程序在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司法适用模糊25-27
  • 2.3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诉讼费用的相关问题27-29
  • 2.3.1 原告股东的诉讼费用交纳适用性不强27-28
  • 2.3.2 原告股东诉讼费用的负担与补偿问题不明确28-29
  • 2.3.3 原告股东的诉讼费用担保问题不明确29
  • 3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立法、司法适用的比较研究及启示29-35
  • 3.1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30-33
  • 3.1.1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资格30-31
  • 3.1.2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31-32
  • 3.1.3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和其他股东地位32-33
  • 3.2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33
  • 3.3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费用相关问题33-35
  • 3.3.1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费用分担与补偿33-34
  • 3.3.2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的诉讼费用担保制度34-35
  • 4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司法适用的具体完善措施35-41
  • 4.1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当事人的完善措施35-38
  • 4.1.1 关于原告资格的完善措施35-36
  • 4.1.2 关于被告的完善措施36-37
  • 4.1.3 关于公司和其他股东地位的完善措施37-38
  • 4.2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完善措施38-39
  • 4.2.1 原告股东的请求机关38
  • 4.2.2 原告股东的请求期限38
  • 4.2.3 原告股东的豁免请求38-39
  • 4.3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诉讼费用相关问题的完善措施39-41
  • 4.3.1 诉讼费用的交纳39
  • 4.3.2 诉讼费用的分担与补偿39-40
  • 4.3.3 诉讼费用担保40-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丽娜;;论我国交易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规则[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2 石守斌;;两大法系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行政与法;2011年06期

3 董税涛;;论法律原则及其司法适用——基于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的实证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4 李汶奚;;论公司法股东代表诉讼的缺陷[J];焦作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叶青;;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的若干问题思考[J];政治与法律;2011年06期

6 叶成朋;李永忠;;社会管理创新与醉驾入罪的司法适用[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7 陈秋荣;;监事代表诉讼理论及实践——兼评最高法院《〈公司法〉规定(四)(征求意见稿)》第47条[J];法律适用;2011年07期

8 杨帅;;浅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司法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9 杨靖;魏玮;裴悦君;孙寒;;公司法修订以来公司诉讼案件审判实践中疑难问题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11年08期

10 胡甲庆;;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标准在反垄断司法中的适用及其启示[J];中外法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侃;张朝霞;;试析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2 刘晋;;浅谈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3 邵晖;栗文华;;股东代表诉讼规制非公平关联交易实务问题初探[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邓万飞;范大裕;;论单位共同犯罪的司法适用[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5 邓万飞;范大裕;;论单位共同犯罪的司法适用[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6 蒋宪平;;刍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适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李舒啸;;浅析商业贿赂犯罪的司法适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臧冬斌;冯卫亚;;浅谈刑事政策的宽严相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梁洪杰;;略论WTO规则在我国的司法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杜邈;驱逐出境刑的司法适用[N];检察日报;2008年

2 方恒荣;风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路径选择[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法院 徐小飞;如何认定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炜;股东代表诉讼未受理成遗憾[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常州市戚墅堰区检察院 蒋超云;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司法适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姜旭阳;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主观善意的认定和处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王冬青;浅议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司法适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斌 本报实习生 李吉莲;法官律师建言司法适用[N];法制日报;2010年

9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王惠玲;与股东代表诉讼费用相关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徐骏;股东代表诉讼应提上日程[N];江苏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马存利;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赵丙贵;想象竞合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月萍;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丹;故意伤害罪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洪青;附加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马训祥;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胡旭东;我国公司法的司法发展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华;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慧玲;论情事变更原则的司法适用[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建飞;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司法适用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鹏;论民事证明标准及其司法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杜永波;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夏晓敏;辩诉交易在中国的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吴俊松;贿赂犯罪资格刑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王波;寻衅滋事罪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乾;论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司法适用[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索少华;特殊防卫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00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