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公司僵局及其救济
本文关键词: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公司僵局及其救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投资初期,外国投资者与中国企业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进行了合资,设立了中外合资企业。这些目的实现或者不可实现时,合资各方降低或丧失了合资的动力,从而使得原本就已经存在的战略差异、文化差异、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对于利益分享的差异显得特别的突出,从而产生大量纠纷。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纠纷产生后更容易进一步加剧和陷入僵局。本文从研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概念特点以及公司僵局定义和要件出发,通过笔者代理案件的案例分析以及通过笔者搜集的众多案例的总结,从而发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僵局的最终结局“合资终结”的必然性。本文又进一步分析了对于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现行法律适用,发现司法解散以及合资合同终止后单方申请解散是目前主要法律适用方案。然而,解散并非良好的法律方案,更不是好的法律指引。故而,笔者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救济方案并提出立法建议。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推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并进而分析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点:“既适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又适用《公司法》”、“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各方董事均由合资各方自己决定”、“董事会会议出席人数要求较高”、“中外合资方的股权比例有规定”“股权转让需要得到全体股东的同意”、“合资企业的合资各方的权利义务由合资合同设定”、“从设立、终止到重大事项的变更均需得到中国政府批准”。同时笔者对各位学者关于公司僵局定义的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将公司僵局定义为“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第二章通过笔者承办的一个合资企业公司僵局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公司僵局现行适用法律的救济进行列举和评价,得出既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除合资合同又向浙江法院起诉解散该合资公司是现行法律对该合资企业公司僵局提供的主要出路。第三章分析和列举了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原因:“严格的封闭性和更强的人合性”、“合资企业固有的特性和制度安排”、“合资各方的分歧和对立以及违约行为”、“合资意愿下降或丧失”、“公司法182条以及司法解释(二)”。笔者从收集到的32个公司僵局判例中发现,判决结果主要是合资终结。第四章通过阅览其他学者观点以及国外实践做法,笔者提出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其他救济以及立法建议:依据对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形成是否过错进行分类,建议法律授予无过错方请求购买合资他方股权的权利以及出售自己股权的权利。笔者详细列举诉讼过程中可能的以及相应的立法方案。
【关键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公司僵局 过错 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言8-11
-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价值及意义8-9
- 二、文献综述与主要研究方法9
- 三、论文结构9-10
- 四、论文可能的创新及不足10-11
- 第一章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公司僵局概述11-18
- 第一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和特点11-14
-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11
-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特点11-14
- 第二节 公司僵局的概念和要件14-18
- 一、公司僵局的概念14-16
- 二、公司僵局的要件16-18
- 第二章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僵局18-26
- 第一节 问题的引出—中德合资纠纷案18-20
- 第二节 案件反映出的问题20-21
- 第三节 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现有适用法律上的救济及评价21-26
- 一、公司法上对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救济及对其评价21-23
- 二、中外合资企业法上对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救济及对其评价23-26
- 第三章 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原因及判例分析和结果26-34
- 第一节 合资企业公司僵局产生的原因26-29
- 一、严格的封闭性和更强的人合性,产生僵局的可能性26-27
- 二、合资企业固有的特性和制度安排是产生僵局的基本原因27
- 三、合资各方的分歧和对立以及违约行为,是产生僵局的导火线27-28
- 四、合资意愿下降或丧失,,是僵局产生的根本原因28-29
- 五、公司法182条以及司法解释(二)也是僵局产生的原因29
- 第二节 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判例分析和结果29-34
-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僵局的判例分析29-33
-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僵局的后果33-34
- 第四章 合资企业公司僵局的其他救济和立法建议34-38
- 第一节 合资各方对于僵局形成都没有过错的情形36-37
- 第二节 合资一方对于僵局形成没有过错而他方有过错的情形37
- 第三节 合资各方对于僵局形成都有过错的情形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1-42
- 后记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承斌;;合资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杂志;1988年01期
2 王义民;1989年是苏联发展合资企业的一年[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9年04期
3 王智刚;;苏联对合资企业的有关规定[J];建筑经济;1991年03期
4 房筱琴;;波兰的合资企业[J];今日前苏联东欧;1992年05期
5 程建华;;合资企业里的“小事情”[J];领导文萃;1993年05期
6 刘喜印;俄罗斯境内的合资企业经营活动[J];理论探讨;1995年01期
7 刘玉斗;办好合资企业一定要讲政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年08期
8 朱端荣;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合资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J];中国兵工;1997年11期
9 ;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评出 美特公司再次金榜题名[J];广州市政;1991年05期
10 范仲;为合资企业实现新跨越提供保证[J];学习月刊;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朴天一;;我们能从合资企业学习什么[A];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2005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蒋祖滨;;合资企业如何争创国际同行业一流企业[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杜蕙林;;合资企业外方虚报定价转移利润问题[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4 ;盘点2005:入世四周年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发展报告[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5 曹烨;张小飞;宋晓萌;李臻;;合资企业的和谐劳动研究[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蒋景楠;刘炬;王志成;;“部分合资”形式发展的机理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合资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何仑;合资企业如何摆脱“话语权”困境[N];国际商报;2006年
3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庄杰;共筑和谐共进的合资企业文化[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4 程红;中国石化对合资企业应具主动权[N];中国石化报;2003年
5 何仑;合资汽车企业的“姓中姓外”之争[N];国际商报;2004年
6 方俊;合资企业缘何热衷“离婚”[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7 葛雪梅;合资企业:异质文化要融洽交流[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8 特约记者 冯新;珠纤“四沟通”创合资企业党建新模式[N];中国化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伟;合资企业发展新路径:“自主”突围[N];中国质量报;2010年
10 记者 张维;外资与合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差[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会明;在华国际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与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刘晓娜;国际合资企业与外方母公司的关系嵌入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徐全勇;中国合资企业组织形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陈学梅;国际合资企业不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张远;合资企业股权结构与文化差异的成因与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婷婷;国家能力视角下的研究型合资企业(RJV)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连刚;中外汽车发动机合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路娜;蒙中合资企业的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丽;合资企业管理中文化因素[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李高;研究型合资企业的成本分摊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4 干海玲;合资企业独资化进程中的国有资产保护[D];同济大学;2007年
5 秦社华;当前合资企业竞争力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张佳;中法合资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桑瑞龙;浅析合资企业的控制权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熙;合资企业的建立动机与管理控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许超;汽车合资企业非公允关联交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玮;研究型合资企业的母公司控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公司僵局及其救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3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