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行使的法律约束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1:06
本文关键词:控制权行使的法律约束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控制权作为一项控制者对公司拥有的重大事项决策力和支配力,是股东所有权在公司管理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司权利配置的核心,在现代公司制度中举足轻重。我国对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经济研究,法律研究较为匮乏,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法律研究就更为少见,而国内控股股东在行使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侵害其他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甚至公司的现象司空见惯,倘若能设计好协调控股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法律约束机制,防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那么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善莫大焉。 本文将控制权置于上市公司环境下,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以及比较研究,形成初步的约束控股股东行使控制权的法律机制,并对《公司法》为主线的法律法规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创新之处在于利用更丰富的资料来界定控股股东的方法并深化了控制权的概念和性质,并提出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现实基本问题是控股股东对少数股东权益剥夺,从公司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来建立约束机制。 控制权的主体较为复杂,其中控股股东是最为典型的一类,本文从控股股东角度研究控制权,以获取一般性规则和经验。界定控股股东对于研究控制权具有重要意义,界定一般使用形式认定和实质认定双重标准。正确认识控制权的概念和性质,有利于界定控制权行使的范围和约束方式。权利说认为控制权是一种控制主体能够通过对公司施加控制性影响或者支配力而获取利益的权利,存在既定利益,也受法上之力保护,笔者认同这一看法。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行使存在着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控制权使得资本多数决原则异化为控股股东排斥或忽略少数股东、左右从属公司的工具,从而使股东大会的民主决策机制丧失功能,公司意思、财产难以独立,股权实质上不平等。同时,控股股东作为股东享有有限责任的特权,却不放弃对公司财产的控制权,使得控股股东在有限责任原则的庇护下,“合法地”享有对从属公司财产和经营的支配性影响力、随意占用公司财产。控制权的行使与传统公司法上的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原则、有限责任原则、股权平等原则均发生了冲突。控制权也使得原先公司治理的“三权分立”结构陷入被动,“董事会中心主义”无法落实,需要从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利益冲突的角度重新审视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目前面临的现实基本问题在于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剥夺,并衍生出了对债权人权益、公司利益的侵害,具体包括对其他利益主体的损害、对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损害等。 本文从诚信义务、公司内部治理、债权人保护和外部市场等方面借鉴了发达国家法律约束机制的经验。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应加以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构成的实践是控股股东选择董事的服从性、忠诚性的实践,但董事的选择标准更应是创造力,所以必须要有外部独立董事的存在。与任何经营实体一样,上市公司的运作离不开债的存在,为防止控股股东通过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对债权人正当利益的损害,应建立债权人对债务人继续重大举债的无异议制度、银行对上市公司的相机治理制度。上市公司同样也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例如在人员混同、财产混同、虚假出资等情况下,法官可以考虑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对有些行为适用法人格否定可能不尽合理,而不追究控制人的一定责任于债权人而言又显失公允,笔者主张对这类行为应适用公平原则。 上述提到的都是公司内部环境,至于外部市场环境,是通过市场经济的宏观层面对公司经营加以影响。公司时刻处于市场之中,公司的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经营风险的承担者,因此,有效地外部市场环境能够起到间接约束控股股东行为的作用。外部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控制权交易等。 本文限于篇幅和主旨的限制,仅就对控股股东如何行使控制权进行展开阐述,而如何建立良好的控制权行使法律约束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地探讨,本文先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深化。
【关键词】:控制权 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 约束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控制权行使的基本理论概述11-21
- 1.1 控股股东的界定11-12
- 1.2 控制权的概念与性质12-16
- 1.3 控制权行使与公司法理论的冲突16-21
- 1.3.1 控制权行使与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原则的冲突17
- 1.3.2 控制权行使与有限责任原则的冲突17-18
- 1.3.3 控制权行使与股权平等原则的冲突18-19
- 1.3.4 控制权行使与公司治理的冲突19-21
- 2 上市公司控制权行使存在的问题21-31
- 2.1 控制权行使的直接侵害22-25
- 2.1.1 利益主体受到不平等对待22-23
- 2.1.2 控股股东非法剥夺少数股东权益23-25
- 2.2 控制权行使的间接侵害25-31
- 2.2.1 控股股东操纵股东大会25-26
- 2.2.2 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26-27
- 2.2.3 控股股东操控监事会27-28
- 2.2.4 上市公司成为控股股东业务发展及融资平台28
- 2.2.5 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28-29
- 2.2.6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同业竞争29-31
- 3 发达国家上市公司控制权行使的法律约束机制及借鉴31-41
- 3.1 发达国家上市公司控制权行使的法律约束机制31-40
- 3.1.1 发达国家对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的规定31-34
- 3.1.2 发达国家对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定34-36
- 3.1.3 发达国家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规定36-38
- 3.1.4 发达国家对上市公司外部市场的规定38-40
- 3.2 发达国家上市公司控制权行使的法律约束机制对我国的借鉴40-41
- 4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行使的法律约束机制的完善41-57
- 4.1 建立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体系41-42
- 4.2 完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制度42-45
- 4.2.1 改良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机制43
- 4.2.2 减少股东大会的职权范围43-45
- 4.3 改进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45-50
- 4.3.1 合理安排董事会的构成45-47
- 4.3.2 增强董事会的职权47-48
- 4.3.3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48-50
- 4.4 提升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50-51
- 4.5 加强债权人利益的保护51-54
- 4.5.1 建立债权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51-52
- 4.5.2 建立约束控制权行使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52-54
- 4.6 加强外部市场约束54-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1
- 后记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硕;郭尧;;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及其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年29期
2 习龙生;;论控制股东的竞业禁止义务及我国的制度构建[J];法学家;2005年03期
3 王萍;;论我国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构建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4 刘磊,万迪f ;企业中的核心控制权与一般控制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5 王华,黄之骏;风险科技企业产权博弈与控制权优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6 方健雯;孙碧波;;国有企业控制权收益与最优重组契约[J];经济管理;2005年16期
7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8 周冰,郑志;公有制企业改革中控制权的分配——河南注油器厂产权制度改革案例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9 钟瑞庆;;论公司控制权概念的法理基础[J];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10 陈成,王永县,雷家殨;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世乾;论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控制权行使的法律约束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3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