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公司分类模式及其立法规范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10:15

  本文关键词:公司分类模式及其立法规范适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公司法立法中一直延续着将公司划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传统,并且在法典的体例安排上保持着先规范有限责任公司,再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结构。随着公司制度和公司法学研究的深入,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质疑此种立法模式的科学性,本文就是在对现有公司法进行深入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论证现有公司分类模式和以此为基础的立法体例安排所存在的问题。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公司类型划分及《公司法》体系。本部分主要是对我国现有的分类模式和立法体例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引出了应考虑以公司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作为划分公司类型标准的初步构想。 第二部分进行比较法研究,重点介绍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公司法制度,探讨了其中一些主要国家在公司法改革过程中的经验。通过对各国公司法内容和改革的介绍,寻找各国在公司法改革过程中的共识。许多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立法者都意识到了目前的公司分类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日本已经迈出了公司类型改革的步伐,台湾地区学术界对于公司类型改革的讨论体现了借鉴英美法的倾向,德国也通过公司法的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实践要求。通过本部分对各国公司法文本和改革方向的总结,为我国公司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行的思路。 第三部分介绍我国《公司法》中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设置区分。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司,我国法律在制度上作出了一定的区分,这种区别的实质在于公司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我国《公司法》对于不同类型公司所设置的制度区别仍停留在表面差异之上,未能针对公司开放与封闭的实质性差异作出足够的区分,其所提供的制度区分度尚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 第四部分对我国《公司法》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将制度之间的适用关系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法律对不同公司作出一体化规定;法律明确规定参照适用;《公司法》对不同类型公司做出相同或相似的规定;应参照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或应参照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但法律未规定可以参照适用。这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规范适用的扭曲和混乱,应当通过改革公司分类和《公司法》结构顺序予以调整。 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针对上文所列举的《公司法》制度缺陷一一进行回应。为解决《公司法》现存问题,,主要采取以下途径:一是改革公司类型划分,将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划入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以开放性和封闭性作为划分公司类型的标准;二是加强不同类型公司的制度区分度,真正使《公司法》制度与实践需求相契合;三是调整《公司法》立法顺序,优先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以股份有限公司为蓝本设计公司规范,对有限责任公司仅规定特殊适用规范,其余规范可选择参照适用股份有限公司制度。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为《公司法》改革提供一条可行的参考路径,使得《公司法》的立法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公司类型 公司法体例 开放性与封闭性 参照适用规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我国的公司类型划分及《公司法》体系安排14-18
  • 一、我国公司类型划分14-16
  • (一)公司的学理分类14
  • (二)我国《公司法》中的公司类型划分14-15
  • (三)《公司法》中公司类型划分的标准15
  • (四)对于规范设置应产生实际影响的公司类型15-16
  • 二、《公司法》章节设置16-18
  • (一)总体章节划分16
  • (二)总则16-17
  • (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规范17
  • (四)公司运行中的普适规范17-18
  • 第二章 公司法规范体系的比较法研究18-25
  • 一、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公司法体系18-20
  • (一)英国公司法18-19
  • (二)美国公司法19-20
  • 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地区)的公司法体系20-25
  • (一)法国公司法20-21
  • (二)日本公司法21-22
  • (三)台湾地区公司法22-23
  • (四)德国公司法23-25
  • 第三章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规范设置的区分25-29
  • 一、《公司法》中规范设置的区分25-26
  • (一)公司规模不同25
  • (二)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同25-26
  • (三)对于股份转让的限制不同26
  • (四)公司的开放性与封闭性26
  • 二、不同类型公司的内在差异对立法的影响26-29
  • (一)公司治理结构区分度不足26-27
  • (二)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区分度不足27-29
  • 第四章 我国《公司法》规范适用的实证分析29-47
  • 一、《公司法》中的一体适用规范29
  • 二、法律明确规定参照适用的规范29-30
  • 三、对不同类型公司分别做出相同或相似规定的情况30-35
  • (一)公司的设立条件30-31
  • (二)注册资本31
  • (三)出资及设立登记31-32
  • (四)出资不足的补充32-33
  • (五)股东(大)会的组成及地位33
  • (六)股东(大)会会议的召集与主持33-34
  • (七)监事会的设立与组成34
  • (八)小结34-35
  • 四、应参照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限责任公司规范35-40
  • (一)股东名册的制备35-36
  • (二)股东的会计账簿查阅权36-37
  • (三)股东的优先认股权37-38
  • (四)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38-39
  • (五)对股东资格的解除39
  • (六)股份受让人对于出资的连带责任39-40
  • (七)小结40
  • 五、应参照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40-47
  • (一)股东名册查阅权40-41
  • (二)瑕疵出资时发起人的连带责任41-42
  • (三)发起人对公司设立行为承担的责任42-44
  • (四)董事、监事选举的累积投票制44
  • (五)董事对于董事会决议的责任及免除44-45
  • (六)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制度45-46
  • (七)小结46-47
  • 第五章 我国公司分类及《公司法》规范设置的重构方式47-53
  • 一、改革公司的分类方式47-50
  • (一)公司分类目前存在的问题47
  • (二)公司分类模式改革的不同方向47-49
  • (三)公司再分类的现实意义49-50
  • 二、加大不同类型公司规范的区分度50-51
  • (一)增大公司规范区分度50
  • (二)规范强制性与任意性的应用50-51
  • 三、调整立法顺序,优先规定股份有限公司51-53
  • (一)不同类型公司规范的设置要求51-52
  • (二)规范设置顺序对于法律适用的意义52
  • (三)对于公司法立法体例的调整方式52-53
  •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保树;“资本维持原则”的发展趋势[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公司分类模式及其立法规范适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38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