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独立董事制度最早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公司经营者的有效监督,防止公司被内部人控制,保障公司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期望能解决我国“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监督机制缺失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等问题。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能否起到真正作用,取决于独立董事是否充分发挥其效用,而研究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这对于促使独立董事勤勉尽责,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公正监督经营管理层,增强董事会独立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司治理文化背景、法律制度等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结构体系上,首先以一般激励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激励机制的理论和内容,从声誉机制、薪酬激励、选聘机制、行权保障、法律责任、利益保护和市场监管等七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内容。其次,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独立董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再次,利用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独立董事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独立董事 激励机制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5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9-15
- 1.1.1 独立董事概述9-12
- 1.1.2 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背景12-13
- 1.1.3 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意义13-15
- 1.2 独立董事激励机制文献综述15-2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9-22
- 1.3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22-25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22-23
- 1.3.2 研究的框架体系23
-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23-24
- 1.3.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24-25
- 第二章 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理论和内容25-38
- 2.1 激励机制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5-26
- 2.2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26-27
- 2.2.1 人性假设理论26
- 2.2.2 需要层次理论26
- 2.2.3 双因素理论26-27
- 2.2.4 成就需要理论27
- 2.2.5 委托代理理论27
- 2.3 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内容27-37
- 2.3.1 声誉机制28-29
- 2.3.2 薪酬激励机制29-31
- 2.3.3 选聘机制31-32
- 2.3.4 行权保障机制32-34
- 2.3.5 法律责任机制34
- 2.3.6 利益保护机制34-36
- 2.3.7 市场监管机制36-37
-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38-54
- 3.1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现状考察38-47
- 3.2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47-53
- 3.2.1 尚未形成有效的独立董事信誉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47-48
- 3.2.2 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48-49
- 3.3.3 提名和选举程序不规范49-50
- 3.3.4 行权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成熟50-51
- 3.3.5 法律约束和责任不明确51-52
- 3.3.6 缺乏责任保险作为保障52-53
- 3.3.7 未能形成系统的独立董事监管体系53
-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的实证研究54-61
- 4.1 研究方法和研究假设54-56
- 4.1.1 研究方法54-55
- 4.1.2 研究假设55-56
- 4.2 样本和变量的选取56-57
- 4.3 实证分析57-60
- 4.3.1 假设检验57-59
- 4.3.2 研究结论59-60
-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61-69
- 5.1 声誉机制61
- 5.2 薪酬激励机制61-63
- 5.3 选聘机制63-64
- 5.4 行权保障机制64-65
- 5.5 法律责任机制65-66
- 5.6 利益保护机制66-67
- 5.7 市场监管机制67-68
- 本章小结68-69
- 结束语69-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学术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香兰;;对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2 林功实,刘佳丽;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之体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02期
3 叶华靓;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建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4 刘焱;;建立我国独立董事间接薪酬制度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5年01期
5 陆强;关于建立独立董事注册制度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高煦照;论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J];学习论坛;2004年04期
7 李婷;陈会英;;论股票期权在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贾中正;;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07期
9 裘宗舜,白连江;解独董之痛[J];会计之友;2005年01期
10 周愉晴;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之我见[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玉生;廖果平;;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秀宏;曲承亮;;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浦增平;;初谈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关景欣;;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探讨[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范云;;独立董事及其制度设立[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冯培;;关于创业板市场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严崇伟;侯国跃;;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试析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郑斌;;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反思[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胡传纯;;浅议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功能定位与分工[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夏斌;余海;;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慧;王中杰:独立董事不是花瓶[N];经济视点报;2005年
2 朱瑾 吴媛 李定;独立董事:何以“懂”事不管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潘清;“罢免风波”:反思独立董事制度[N];中国审计报;2005年
4 李冬梅;如何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记者 江国成;成思危:不赞成经济学家大量担任独立董事[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李坤;人少责任大 独董津贴水涨船高[N];证券时报;2008年
7 吕岩;保险公司需加强独立董事职能建设[N];中国保险报;2009年
8 皮海洲;读不懂的“独董”[N];经济参考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周松林;独立董事可能由上市公司协会选派[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周松林;改进提名制度 缩短任职年限[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鸿;以激励机制强化公司治理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路运锋;独立董事与投资银行治理结构[D];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
3 付永进;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汪爱娥;我国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军;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徐延利;面向监督行为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罗鹏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齐海燕;设备监理激励机制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刘洪涛;基于信誉的对等网资源拍卖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贾鹏;成长期体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丽佳;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陈燕洁;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韩巧艳;独立董事选聘机制与激励机制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4 周政训;独立董事之法律制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肖俊涛;英美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6 张各兴;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华伟;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刘弘;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易超;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孙秀丽;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4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