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清算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股份公司清算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类型,也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随着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各种各样的民商事纠纷也随之而来。公司作为法律拟制的形态,和自然人一样,同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从公司的成立到公司的终结,公司成立后开始从事经营活动,当公司经营出现瓶颈或者解散事由时,就要停止公司运行。但是,公司的终结并不像自然人那样,而是要经过一定的行为和程序,那就是公司解散和清算程序。 公司解散后必须要经过清算才能办理注销登记,公司在清算期间不能进行与清算无关的活动,这和公司经营阶段是不同的,因为公司在终结前要对公司的财产、债权债务、业务回收等进行清算,此时,清算组取代公司内部机关处理清算事务,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处于“冻结”状态,公司完全在清算组的控制下,,清算组的地位类似于公司经营阶段董事会的地位,拥有处理清算事务的一切职权。如果在这一阶段,公司、债权人或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也只能由清算组作为公司的代表进行诉讼。但是,当清算组成员侵害公司、债权人、股东利益或清算组成员集体损害公司利益时,由于公司受控于清算组,清算组根本不可能代表公司以清算组成员为被告进行诉讼。尤其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公司的股东多而复杂并且分布广泛,中小股东持股比例非常低,要想维护自己的权益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债权人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制止清算组成员的不当行为,但是债权人作为公司外部的人员,其保护力度非常有限。因此,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公司实践,2008年《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大胆借鉴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把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被告扩大到了清算组成员,但是,由于解散清算阶段公司的特殊性以及与公司经营阶段的差异性,所以,笔者认为,清算阶段的股东派生诉讼和公司经营阶段的股东派生诉讼是有差异的,而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本没有考虑两个阶段的不同性,仅仅按照《公司法》第151条的规定把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嫁接于公司解散清算阶段,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股份公司清算阶段的特殊性、《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中规定的清算阶段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讨论和研究,分析公司清算阶段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清算阶段适用的影响,尤其是前置程序、原告、被告以及清算阶段提起股东派生诉讼事由等方面。希望对以后清算阶段股东派生诉讼的适用和完善有所帮助。并且还能够监督清算组成员依法履行职权,有序的开展清算工作,这对于积极引导公司退出市场机制,建立稳定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清算阶段 股东派生诉讼 缺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导言9-11
- 一、 研究背景和价值9
- 二、 文献综述9-11
- 三、 基本思路和构造11
- 第一章 股份公司清算阶段的特殊性11-13
- 一、 法人人格仍然存在11-12
- 二、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限制12
- 三、 清算阶段的诉讼12-13
- 第二章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 23 条的缺陷13-17
- 一、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 23 条第 2 款的缺陷14-15
- 二、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 23 条第 3 款的缺陷15-16
- 三、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中追究清算组成员损害赔偿责任的缺陷16-17
- 第三章 股份公司清算阶段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分析17-34
- 一、 清算阶段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17-22
- (一) 设置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必要性17-19
- 1、股东派生诉讼的本质决定的18
- 2、维护公司的独立人格18
- 3、防止和避免股东恶意提起股东派生诉讼18-19
- (二) 清算阶段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设置的法律完善19-22
- 1、前置程序请求机关20-21
- 2、股东的请求豁免权21-22
- 二、 清算阶段股东派生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22-25
- (一) 持股比例限制22-24
- (二) 持股时间限制24
- (三) 原告在不当行为发生时的股东资格24-25
- 三、 清算阶段股东派生诉讼被告25-29
- (一) 董事或股东大会确定的清算组人员26
- (二) 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人员26-27
- (三) “他人”─公司内部清算组成员以外的人27-28
- (四) 清算公司外部人员28-29
- 四、 提起股东派生诉讼的事由及免责条件29-34
- (一) 清算组成员在清算事务过程中发生不当行为29-30
- (二) 清算组成员行为具有违法性30-31
- (三) 清算组成员未依法履行清算义务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31-32
- (四) 清算组成员有过错32-33
- (五) 免责条件33-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7-38
- 后记38-3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平;;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吕荣珍;试析破产和解债权——兼谈和解制度立法例的选择[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于晓松;;论公司破产程序[J];北方经贸;2006年08期
4 程春华,周立英;破产法律责任的解析与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白霞;对我国破产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2005年09期
6 宋传叶;;论我国破产立法目标的价值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7期
7 闫凤娟;李俐;;论破产财产的界定[J];理论界;2006年09期
8 黄敏;;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2年12期
9 张钦昱;;破产和解之殇——兼论我国破产和解制度的完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陈永进;试论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之完善[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春华;破产救济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岭楠;简易破产程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智渊;船舶管理公司破产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姜首聿;公司清算人制度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程军;我国破产财产分配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姜卫东;论破产撤销权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6 燕彬;论跨境破产判决的承认与执行[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樯忠;凤凰涅i谩⒃』鹬厣鶾D];兰州大学;2011年
8 蹇瑞华;债权人会议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隋天娇;论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会议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陶然;跨境破产的国际私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股份公司清算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4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