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积极股东的准信义义务辨析

发布时间:2017-05-07 10:16

  本文关键词:积极股东的准信义义务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近些年逐渐突破了传统公司法理论,无论学界还是司法实践,均逐渐将公司中信义义务的主体扩张至控制股东,认为除董事和管理层,封闭公司中的控制股东亦应对公司和少数股东承担信义义务。然而如果从根源分析股东与公司和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即可发现二者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信义关系,既然连基础关系都不存在,又如何能得出股东需要承担信义义务的结论?笔者认为对股东行使权利的规制,理论基础并不是信义义务理论,而是民法上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司法上的代理成本理论,该等原则对股东行使权利的限制可以理解为股东需要承担一种准信义义务。同时,不同于股东信义义务制度的适用主体仅限于控制股东,准信义义务应该适用于全部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股东。一方面,股东积极主义的发展使积极少数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又增加了积极少数股东与其他股东间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故其行使权利亦应收到限制。我国当前《公司法》并没有规定诚实信用原则,对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仅仅是有一个笼统的规定,并未涉及具体的制度安排。本文在梳理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后,分析了当前的立法缺陷,结合我国国情,认为我国应当在法律中明确引入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并提出了有关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议。本文主体部分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股东准信义义务基本理论。本部分中,笔者首先介绍了信义义务的产生和发展,其在公司法领域中的体现。并介绍了控制股东信义义务制度在美国等国家的产生及流变。继而引出了股东准信义义务的观点,表明从本质上来讲,股东与公司和其他股东之间并不存在基础的信义关系,故而股东并不应当承担所谓的信义义务。最后,笔者特别阐释了股东准信义义务法理基础为民法上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司法中的代理成本理论。第二部分,股东准信义义务的适用主体。笔者在本部分中首先介绍了在各国现行立法中股东信义义务的适用主体,即控制股东,并总结了非控制股东未成为信义义务主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股东准信义义务的主体进行了界定,表明所有积极股东均应承担准信义义务,并表述了为何需要规制积极少数股东这一主体的原因。第三部分,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对象及内容。笔者认为,积极股东除了对公司和其他股东负有准信义义务外,对债权人亦应付该等义务,并对其进行了论证。另外,本部分介绍了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内容,包括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并在此基础上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对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行为及民事责任。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在实践中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最常见的几种行为表现及其危害,同时简述了其他国家对该等行为的规制方式。并对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民事责任的责任性质、责任构成以及责任形式分别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对我国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制度的思考。本部分分析了我国当前对股东准信义义务的规定,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主要存在着法律位阶低、原则性规定存在矛盾、适用范围窄、缺少民事责任追究机制等不足之处。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事前机制和事后机制两方面对我国建设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积极股东 准信义义务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2.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5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二、文献综述11-13
  • 三、主要研究方法13-14
  • 四、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4-15
  • 第一章股东准信义义务基本理论15-22
  • 第一节信义义务在公司法中的适用15-18
  • 一、信义义务的界定15
  • 二、信义义务在传统公司法中的体现15-16
  • 三、股东信义义务在主要国家的产生和流变16-18
  • 第二节股东准信义义务辨析18-22
  • 一、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引出18-19
  • 二、股东准信义义务的法理基础19-22
  • 第二章股东准信义义务的适用主体22-31
  • 第一节现行股东信义义务适用主体的规定22-24
  • 一、各国现行立法中股东信义义务的主体22
  • 二、非控制股东未成为信义义务主体的原因22-24
  • 第二节股东准信义义务的主体24-31
  • 一、对股东准信义义务主体的界定24-25
  • 二、积极股东作为准信义义务主体的原因25-31
  • 第三章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对象及内容31-36
  • 第一节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对象31-32
  • 一、积极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准信义义务31
  • 二、积极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准信义义务31-32
  • 第二节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内容32-36
  • 一、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内容32-34
  • 二、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内容34-36
  • 第四章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行为及民事责任36-44
  • 第一节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行为36-41
  • 一、不正当关联交易36-37
  • 二、夺取公司机会37-38
  • 三、欺诈38-39
  • 四、恶意转让控制权39-40
  • 五、排挤行为(freeze-out)40-41
  • 六、滥用否决权41
  • 第二节积极股东违反准信义义务的民事责任41-44
  • 一、责任性质42
  • 二、责任构成42-43
  • 三、责任形式43-44
  • 第五章对我国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制度的思考44-50
  • 第一节我国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现状分析44-46
  • 一、我国对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的现有规定44-45
  • 二、我国现有规定存在的问题45-46
  • 第二节完善我国积极股东准信义义务制度的建议46-50
  • 一、事前机制46-47
  • 二、事后机制47-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和注释51-5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56-57
  • 后记57-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玉枢;关于支配股东诚信义务的理论思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李明辉,刘宏华;论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朱慈蕴;资本多数决原则与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4 李艳芳;马万年;;试论控股股东的忠实义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王玉成;;刍议控制股东违背诚信义务的法律防范与救济[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储江南;;我国引入累积投票制的理论证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年11期

7 李皓芬;;浅析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戴然;李梦娇;;从控股股东角度论诚信制度在公司制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9 王荣华;袁晓波;;论资本多数决原则与中小股东诉权的保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朱燕楠;;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善昂;股份信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李明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秦莉;权力的博弈与制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刘丹丹;控股股东占资行为的经济危害及解决途径初探[D];复旦大学;2006年

5 章晓洪;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吴茂见;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溪;公司清算义务人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谢用豪;公司清算义务人的范围界定及其民事责任[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华锋;论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及违信责任[D];吉林大学;2011年

5 沈燕倩;公司并购中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平衡[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辉;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高军;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保护制度完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申验;股份公司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李辰;上市公司重组的法律规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朴炳宽;支配股东忠实义务之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积极股东的准信义义务辨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49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5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