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的法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14:10
本文关键词: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的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2005年新《公司法》对1993年的《公司法》作了大幅修改,其中加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学界对这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十分关注,因此对这一制度的探讨研究也十分的多。但研究至今,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在学界达成共识,可以说明研究这一课题十分有难度,也说明研究这一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当事人制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对现实典型实例的考察,总结出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当事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其次从股东派生诉讼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阐明股东派生诉讼的涵义、历史沿革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中的原告资格、被告范围、公司和其他股东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相关问题的逐步分析和整理,本文提出了疑问和完善思路。 本文认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中的原告资格范围应当扩大到普通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之上,包括记名股东、不记名股东、显名股东以及隐名股东等多种参股形式的股东;在原告股东资格的限制上,只要求股东在公司的董监高实施了侵害公司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时持有公司股份即可,但是必须充分考虑原告股东公正充分代表性:此外,对原告股东的持股的连续性应该作严格的限制,必须要求股东是连续持股,否则将给一些滥用股东诉权谋取利益的人带来可乘之机。对于被告范围,现有公司法也应该作进一步的明确限定,将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股东派生诉讼的惯常被告,在特殊情况下应该将控制股东、实际控制公司人以及公司成立之初的发起人、破产时的清算人纳入被告范围,但是对于行政主体、侵害公司的普通职员和公司之外的第三人,是否可以作为派生诉讼的被告应该采用内部的商业判断规则慎之又慎的考虑之后才可以适用;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被告主体,具体规定公司设立、运营和清算各个阶段可以起诉的行为类别等等。最后,应该赋予公司独立的诉讼权利,保证在原告股东再次损害公司利益时公司能够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来维护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对于其他股东的地位,本文提出了在提起诉讼的原告人数较少时,法院则应该允许股东直接参加诉讼;如果提起诉讼的原告人数较多,则应该采取代表诉讼的方式。还应该赋予其他未参与诉讼的股东监督权,对原告股东的诉讼行为的正当性和充分性进行监督,在原告股东不符合起诉条件时可以赋予其主张更换原告的权利。 通过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对完善我国公司立法提供有益参考,同时更希望能够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为我国公司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派生诉讼 原告 被告 公司 股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0. 导论11-16
- 0.1 选题背景11-12
- 0.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 0.2.1 研究的目的12
- 0.2.2 研究的意义12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5
- 0.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3
- 0.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15
- 0.4 选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6
- 0.4.1 选题的研究内容15
- 0.4.2 选题的研究方法15-16
- 1. 我国司法实践中典型个案介绍及问题的提出16-19
- 1.1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典型个案介绍16-17
- 1.1.1 无锡房产公司、浦东投资管理公司诉恒通公司侵权案16
- 1.1.2 朱孟依公司天价诉讼案16-17
- 1.2 对案例的思考及问题的引出17-19
- 1.2.1 对案例一的分析思考17-18
- 1.2.2 对案例二的分析思考18
- 1.2.3 案例引发的诉讼当事人问题总结18-19
- 2. 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基础理论概述19-29
- 2.1 股东派生诉讼概述19-25
- 2.1.1 股东派生诉讼的涵义19-22
- 2.1.2 股东派生诉讼与相关概念的比较22-24
- 2.1.3 股东派生诉讼的历史沿革24-25
- 2.2 股东派生诉讼的当事人25-29
- 2.2.1 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性质26-28
- 2.2.2 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的内容28-29
- 3.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告资格29-38
- 3.1 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资格确定的理论依据29-31
- 3.1.1 均衡股东之间的利益29-30
- 3.1.2 平衡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利益30
- 3.1.3 保护和阻却股东诉权30-31
- 3.2 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资格的限制31-34
- 3.2.1 原告持股时间限制31-32
- 3.2.2 原告持股数量的限制32
- 3.2.3 原告持续性的限制32-33
- 3.2.4 原告公正充分代表公司的限制33-34
- 3.3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的立法现状及缺陷34-36
- 3.3.1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的立法现状34-35
- 3.3.2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的立法缺陷35-36
- 3.4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的立法制度完善36-38
- 3.4.1 明确原告资格的范围36
- 3.4.2 对原告持股的持续性作出规定36-37
- 3.4.3 对原告公正充分的代表作出要求37-38
- 4.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被告范围38-44
- 4.1 股东派生诉讼中被告范围的确定38-39
- 4.1.1 原则性构成要件38-39
- 4.1.2 具体行为类别39
- 4.2 国外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被告确定立法模式39-41
- 4.2.1 自由式立法规定39-40
- 4.2.2 限制式立法规定40-41
- 4.3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被告的法律规定及不足41-42
- 4.3.1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被告的法律规定41
- 4.3.2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被告的法律规定之不足41-42
- 4.4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被告制度的完善42-44
- 4.4.1 明确现行立法规定42
- 4.4.2 限定被告主体范围42-43
- 4.4.3 合理规定被告行为类型43-44
- 5.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地位44-48
- 5.1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地位44-46
- 5.1.1 国外公司地位的立法研究44-45
- 5.1.2 我国当前学界观点45-46
- 5.1.3 我国公司地位的立法选择46
- 5.2 其他股东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地位46-48
- 5.2.1 国外相关股东在派生诉讼中的地位46
- 5.2.2 我国其他股东在诉讼中的立法地位构想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蔡立东;;论股东派生诉讼中被告的范围[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3 颜运秋;公司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4 宣伟华;股东代表诉讼初探[J];法学;1999年06期
5 王明河;;从解释论及立法论视角论股东派生诉讼之原告[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6 蔡立东,刘美芳;派生诉讼原告资格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杨静;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之探讨[J];经济师;2004年03期
8 胡滨,曹顺明;股东派生诉讼的合理性基础与制度设计[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9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原告资格之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赵辉;;论股东派生诉讼的价值取向[J];企业活力;2007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制度的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40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