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试论我国股东失权制度

发布时间:2017-06-04 10:09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股东失权,简而言之,就是股东的资格被剥夺的一种法律制度。这种剥夺通常有严格的法律程序,通常是因为公司的发起人或者公司很难容忍该股东的诚信缺乏行为。这项措施,是公司的僵局产生时候,股东要求强制性地解散公司前的最后一种救济行为,该措施已经被世界各国各地区所采用。在国内,关于股东失权,在公司实务之中广为多见,法院时有受理,然而新的公司法对此的规定不全,实务界、法学界对此也未有统一的认识,致使操作不一,判决出不同的结果,故当前实有完善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分析股东失权的基本理论,得出了股东失权的法律概念及其基本法律特征。紧接着,应该将股东失权法律制度和股东退股做比较,从而得出股东失权法律制度的构成要件。我国现行立法对股东瑕疵出资规范有很严重的不足,而股东失权法律制度既符合商事效率原则又能解决股东瑕疵出资等问题。目前已经被大多数大陆法系的国家采用,在股份公司中适用,并同时受到众多英美法系的学者的亲赖。 其次,由于中国现行立法规范存在缺陷,我们应该认识到了股东失权制度的重要性。我国公司法基本原则包括,资本不变与资本维持原则、股权具有法定性、公司具有人合性特征。而股东失权制度并不与之矛盾。较其他救济措施,股东失权制度有着便捷和简单的优势,而目前国内的公司立法有些不足,导致在公司领域的司法和实务上出现困境,故有完善建立之需要。 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大陆法系对股东失权制度的规定和英美法系对股东失权制度的规定,得出我国股东失权制度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以及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先进立法经验。我国股东失权法律制度应该包括实体构想和程序构想两个方面。此外,行使公司失权行为的实际上是公司中的诚信股东和股东会。前者需要通过法院的生效判决方可以生效(并轨制),而后者则是采取公司决议到达失权股东方可以生效。重大事由的确定标准,不仅仅是约定或者章程规定及未及时缴足出资等,而应该将视野扩大至竞业禁止、犯罪等缺乏最大诚信的行为。且其他股东享有对失权股份的优先认购权利。失权股东则对失权的股份享有司法上的救济权和“出资额买承权”。一审终审制度、法定的除斥期间以及举证责任的倒置是被失权股东的司法救济程序特色。在出质失权的股份时候,需要征询质权人的意见等等。
【关键词】:股东资格 公司僵局 股东失权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1
  • 一、股东失权的基本理论分析11-19
  • (一) 股东失权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11-13
  • (二) 股东失权的构成要件13-14
  • (三) 股东失权与其他理论的比较14-19
  • 二、建立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的必要性19-26
  • (一) 现行立法对股东瑕疵出资规范的不足19-22
  • (二) 股东失权制度的积极意义22-26
  • 三、建立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的构想26-37
  • (一) 域外股东失权制度的立法考察26-28
  • (二) 建立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的实体构想28-34
  • (三) 建立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的程序构想34-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育明;关于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保护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2 储育明,张启兵;公司法中的自我交易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3 郑曙光;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违法形态与民事责任探究[J];法学;2003年06期

4 唐烈英;;论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兼评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5 王立东;夏蕾;;试论公司法资本三原则的中国命运[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1期

6 倪明;李万林;;浅析合同违约法律制度[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7 叶林,段威;论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及立法趋向[J];现代法学;2005年01期

8 吴德成;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除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9 侯东德;;公司契约理论与中国股东权制度的发展[J];学术论坛;2009年04期

10 倪明;高飞;;浅析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420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