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23:03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顺利实现股份制改制,并成功上市,这离不开信达、华融、东方、长城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作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专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于1999年4月20日挂牌成立,随后,我国另外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了一华融、东方、长城,并以十年为限。2004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启商业化转型的大门。它们于2006年底完成不良资产处置任务,从此开始探索商业化转型,它们确定的转型方向均是金融控股公司。2013年12月12日,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这意味着信达实现商业化转型。另外三家都在转型。 法学界关于它们转型的问题,大多数学者研究其转型方向、转型模式,多从其运营与《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的冲突方面进行法律完善。目前,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高效力的法律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们或已完成转型或正在进行转型,《条例》早已过时,已没法适用如今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造成它陷入无法保障的尴尬境地。本论文以《条例》为视角,总结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后存在的法律障碍,并探究如何修改《条例》。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缘起,并兼评《条例》的相关规定。先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构背景,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方面;然后从法律定位、经营目标、存续期间、责任机制这四个方面评析《条例》;最后,介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脉络,主要包括政策性业务阶段、商业化转型阶段这两个阶段。 第二部分,介绍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先进经验。首先,对它们的转型先进经验进行梳理,以美国、瑞典、韩国为例介绍国际上三种典型的转型模式;然后,归纳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特点,并借鉴其先进经验。 第三部分,以《条例》为视角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后存在的法律障碍。主要包括定位、经营、运行、风险防范、监管五个方面存在的法律障碍,具体表现为性质变异与目标偏离、经营理念错位与业务范围狭窄、公司治理结构混乱、防范机制不全、监管机制不力。 第四部分,基于《条例》的修改,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提供法律保障。这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条例》的存废之争、《条例》修改的价值取向、《条例》修改的原则和《条例》修改的思路。修改《条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及转型后运营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转型 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修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D922.2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一、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缘起:兼评《条例》的相关规定12-23
- (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构背景之分析12-14
- 1. 国际背景12
- 2. 国内背景12-14
- (二) 《条例》相关规定之评析14-17
- 1. 法律定位15
- 2. 经营目标15-16
- 3. 存续期间16-17
- 4. 责任机制17
-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脉络17-23
- 1. 政策性业务阶段17-21
- 2. 商业化转型阶段21-23
- 二、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法律经验分析23-31
- (一) 转型模式:国外先进经验的梳理23-26
- 1. 关闭——以美国为例23-24
- 2. 彻底转为商业化机构——以瑞典为例24-25
- 3. 兼营政策性和商业性业务的永久性机构——以韩国为例25-26
- (二) 法律特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26-31
- 1. 立法先行27-28
- 2. 完备的法律体系28
- 3.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丰富的市场手段28-29
- 4. 完善的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29-30
- 5. 良好的监管机制30-31
- 三、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后存在的法律障碍——以《条例》为视角31-37
- (一) 定位的法律障碍:性质变异与目标偏离31-32
- 1. 性质变异31
- 2. 目标偏离31-32
- (二) 经营的法律障碍:经营理念错位与业务范围狭窄32-33
- 1. 经营理念错位32
- 2. 业务范围狭窄32-33
- (三) 运行的法律障碍:公司治理结构混乱33-34
- (四) 风险防范的法律障碍:防范机制不全34-35
- (五) 监管的法律障碍:监管机制不力35-37
- 四、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法律保障:基于《条例》的修改37-47
- (一) 《条例》的存废之争37-38
- (二) 《条例》修改的价值取向38
- (三) 《条例》修改的原则38-41
- 1.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39-40
- 2. 自主经营原则40
- 3. 效率与效益相统一原则40
- 4. 利益兼顾原则40-41
- (四) 《条例》修改的思路41-47
- 1. 宏观设计41-42
- 2. 具体规则设计42-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柏,孙健,俞自由;资产管理公司亟需改革[J];财经科学;2001年05期
2 华金秋;试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信息公开披露[J];财经研究;2003年06期
3 杜惠芬;资产管理公司持续发展的途径与运行机制——对韩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考察与思考[J];财贸经济;2005年08期
4 王燕;高俊勇;;中国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及中韩合作前景展望[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5 郭道晖;;中国立法的价值取向[J];法制现代化研究;1996年00期
6 李文政,宗良;瑞典运用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危机的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3期
7 黄幼芳;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国际经验与启示——兼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路[J];甘肃金融;2005年04期
8 吴占英;伊士国;;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初探[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刘少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性质与法律地位[J];甘肃金融;2011年03期
10 陈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问题研究——国际经验与我国现状[J];改革与战略;2012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42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