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研究
本文关键词: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新《证券法》和新《公司法》的颁布,内部人交易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拉开了序幕。随后我国各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内部人交易行为,但内部人违规交易现象却时有发生。又由于内部人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市场对内部人交易行为充满了争议,争议的重点是内部人是否会利用其信息优势进行交易,内部人的交易是否会获取显著超额收益,而这些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本文的内部人交易仅指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不考虑大股东的交易行为。我们选取2009-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发生的内部人交易为样本,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内部人交易现状进行描述,并对违规交易行为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内部人违规交易现象比较严重,但市场查处率比较低,惩罚力度也比较小。随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内部人交易规模与公司未来未预期的财务业绩变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者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内部人确实会利用私有信息优势进行交易。最后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内部人交易的短期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内部人在进行卖出股票交易时具有很强的时机把握能力,能获取显著的短期超额收益,但是在进行买入股票交易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机把握能力。 本文的研究发现了内部人利用私有信息优势进行交易的证据,并按交易方向分组检验了内部人交易的超额收益,该结论对监管部门规范内部人交易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部人交易 公司信息披露 超额收益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5;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2.3 文献述评16-17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技术路线图18-19
- 1.4 研究方法19
- 1.5 本文创新点19-20
- 第2章 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20-25
- 2.1 主要概念界定及辨析20-21
- 2.1.1 内部人交易的概念20
- 2.1.2 内幕交易的概念20-21
- 2.1.3 内部人交易与内幕交易的区别21
- 2.2 理论基础21-25
- 2.2.1 经济人假设与内部人交易的信息获利动机22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内部人交易的信息获利动机22-23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公司信息披露23
- 2.2.4 委托代理理论与内部人交易的信息获利动机23-25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现状描述25-33
- 3.1 研究样本的选取25-26
- 3.2 研究样本特征描述26-28
- 3.2.1 按交易年份对交易数量和交易市值进行分组统计26-27
- 3.2.2 按交易方向对交易数量和交易市值进行分组统计27
- 3.2.3 按交易者身份对交易数量和交易市值进行分组统计27-28
- 3.3 研究样本违规交易描述28-31
- 3.3.1 内部人交易日期与披露日期间隔天数统计29-30
- 3.3.2 定期报告披露前内部人违规交易统计30-31
- 3.3.3 内部人短线交易统计31
- 3.4 本章小结31-33
- 第4章 内部人交易与信息披露相关性实证分析33-44
- 4.1 研究设计34-38
- 4.1.1 研究假设的提出34
- 4.1.2 操作变量的设定34-37
- 4.1.3 研究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7-38
- 4.2 研究结果与分析38-44
-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38-39
- 4.2.2 变量间相关性检验及模型构建39-40
- 4.2.3 回归分析40-44
- 第5章 内部人交易超额收益研究44-52
- 5.1 研究设计44-45
- 5.1.1 研究假设的提出44
- 5.1.2 事件研究法44-45
- 5.1.3 单样本 T 检验45
- 5.2 研究结果与分析45-52
- 5.2.1 内部人卖出股票交易的超额收益研究45-48
- 5.2.2 内部人买入股票交易的超额收益研究48-52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52-57
- 6.1 研究结论52-53
- 6.2 政策性建议53-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历60-61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1-62
- 附录 B 2009-2010 年回归分析样本公司(N=179)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运海;;内部人交易损害了谁的利益[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伍艳;我国MBO中的内部人交易问题[J];商业研究;2004年23期
3 武聪;张俊生;;内部人交易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J];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4 刘虹俊;内部人交易对投资的指导意义[J];证券导刊;2004年26期
5 陈建林;;公司治理环境对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09期
6 朱茶芬;陈超;李志文;;信息优势、波动风险与大股东的选择性减持行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祝运海;;内部人交易对股票流动性影响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吴卫星;;阶段性信息披露和风险资产定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2期
9 廉鹏;王克敏;;公司内部人交易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10 朱茶芬;李志文;陈超;;A股市场上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和市场反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龙;张俊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整性研究——现状思考与政策建议[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海涛;陈苏美;黄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初探[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3 宋绍清;张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门tb;;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战略管理信息披露实证研究——基于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价值报告体系设想[A];商誉会计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时薛原;;浅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孟晓俊;胡琳吉;;美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及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正;;澳大利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顾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与改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姝;曹蕊;;基于代理成本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因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立彦;冯子敏;;企业环境会计与环境信息披露管理机制——国际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杉;减少M B O内部人交易[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尚 新;完善交易信息披露利于股指攀升[N];证券日报;2005年
3 东北证券 张宗新 郭来生 朱伟骅 孙兰兰;强化上市公司股改信息披露[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李心广;美股高涨 公司高管套现忙[N];证券时报;2006年
5 作者均系经济学博士陈新;MBO困局[N];经理日报;2003年
6 王洪;完善我国信息披露民事赔偿责任[N];法制日报;2001年
7 淄博市商业银行 李本领 于孝敏 张振平;信息披露的影响及对策[N];金融时报;2000年
8 李敏斌;信息披露应告别“一国两制”[N];证券时报;2007年
9 王咏梅;信息披露:求真之道[N];中国财经报;2001年
10 尚欣;上证所鼓励*ST公司重组[N];证券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鹏;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高W
本文编号:422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42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