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司形态的调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公司形态的调整
更多相关文章: 公司形态 调整 封闭性 公开性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法现代化改革浪潮席卷全球,各国家各地区都纷纷对公司法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检讨和改革。其中,对公司形态进行调整和创新是各国进行公司法现代化改革的一条主线。 在我国,自1993年第一部公司法颁布以来,针对公司形态调整的声音就一直存在。由于公司作为舶来品,其制度的引进,并非我国经济发展的自发要求,而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需要,加之采用了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公司二元分类的做法,导致了我国在公司立法中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上。故在实践中我国已经出现了两类公司区别不明显,适用规则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尽管2005年公司法的修订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两种公司形态的不同,并较大幅度地放宽了对有限责任公司的管制,但是结果仍不尽如人意。如今,无论是在公司法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方面,我国都已具备成熟的条件,有必要有理由对我国公司形态进行结构性变革。本文中,将以两种公司的分类标准作为切入点,从比较法的视角,对公司形态二元分类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具体的调整思路 从本文的行文脉络来看,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公司法上的公司形态及区分标准,引出了我国公司法中区分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分析及本质性区分标准,揭示了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公司二元分类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两类公司的本质性区分标准——公开性和封闭性。再次,陈述了外国公司形态调整的情况,对日本、法国、德国以及英国公司形态的调整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别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列举并论述了我国公司形态调整的具体思路,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存废、发起设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归属、规范上市公司的立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并得出了确定性的结论。 综上所述,要解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二元分类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要意识到区分公司形态的本质性标准,其次是要将这一本质性标准“本土化”。具体而言,针对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结合《证券法》第10条第2款的规定以是否公开发行股票为标准将其分为公开发行股票的公众公司和未公开发行股票的非公众股份有限公司两类,对于公众公司主要以强行性规范对其进行调整,至于非公众股份有限公司,则采取“准用有限责任公司规定”的做法。与此同时,以公开发行的股票是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为标准将公众公司进一步内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对于上市公司,建议交由《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负责调整,无需《公司法》对其再做专门规定,而非上市公众公司虽然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上市,但由于其社会公众性,也要将其纳入仅次于上市公司严格规制的范围,即适用一般性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相对偏严的规定。同时,建议对所有公司按照规模大小进行划分,大规模的公司应当在财务公开与监督以及内部监督机制的建构方面课以较为严格的规制,而小规模的公司则应当给予其更自由的治理空间。 总而言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我国公司法现有的资源,改变以往规则适用不平衡的状态,使我国的公司形态更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公司形态 调整 封闭性 公开性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我国现行公司法上的公司形态和区分标准及其存在问题11-16
- (一) 现行公司法公司形态的总体框架11-12
- (二) 现行公司法公司形态的区分标准及其存在问题12-16
- 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分析及本质性区分标准16-22
- (一)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分析16-19
- (二) 本质性的区分标准19-22
- 三、外国公司形态的调整22-27
- (一) 日本公司形态的调整22-24
- (二) 法国公司形态的调整24
- (三) 德国公司形态的调整24-25
- (四) 英国公司形态的调整25-27
- 四、我国公司形态的调整27-36
- (一) 学者建议27-28
- (二) 有限责任公司的存废28-31
- (三) 发起设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归属31-32
- (四) 规范上市公司的立法模式32-33
- (五) 按规模分类的可能性33-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39-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胜;;公司法人团体相异性研究[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虞政平;中美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比较[J];中国法学;2003年01期
3 任朝钢;战前日本的公司形态与财阀企业的株式会社化[J];日本研究;2000年04期
4 王建文;;公司形态的发展路径——历史线索与发展规律的探求[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王曼曦;;有限公司制度的发展趋向以及立法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6 于定勇;;论封闭公司内部治理之公司法调整[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7 陈娟;;试论一人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J];知识经济;2009年11期
8 樊波;;一人公司概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9 吴鹃;;一人公司的立法探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Oz仁;《经济法概论》疑难问题解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后《合伙企业法》时代的有限责任公司法[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2 薛夷风;;日本有限责任合伙发展的新动向——以日本合同公司法律性质的探析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3 ;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参会企业[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康宁;;国有资本运营的法律障碍与解决路径[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5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简介[A];汽车催化净化技术产业化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集[C];1999年
6 付海智;;北京金泰恒业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7 ;庆安哈慈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A];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北京市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9 ;合肥压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简介[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10 邵建宏;;立足做强做大 争取新的超越[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进之;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 金融控股公司形态可期[N];财经时报;2005年
2 仲河;一个人可以开公司了[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3 汪洋;万科:顺理成章的“颠覆”[N];沈阳日报;2005年
4 王健;浅议新《公司法》中的公司资本制度[N];江苏经济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夏丽华 实习记者 费杨生;世界公司法改革浪潮涌动[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吕强;大摩和IFC拟参股海螺水泥[N];中国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钟玉成 庄谦;康铜投资9000万元治污[N];凉山日报(汉);2005年
8 李满强;民爆行业一面旗[N];平凉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刘洪进;把三峡大坝建成旅游精品[N];宜昌日报;2005年
10 石海平;预计年收益率5.5% 中信信托推出房地产信托[N];中国经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晓光;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金玄武;我国公司现物出资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谭甄;移植与差异: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刘乃睿;公司法的判例法方法及其运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吴义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赵学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预期利益的法律保护[D];重庆大学;2007年
9 周海博;股权转让论[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石纪虎;股东大会制度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莹;论我国公司形态的调整[D];吉林大学;2013年
2 吴伟洁;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自治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侵权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邓恒;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艾春;论我国《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废除[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刘晓静;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安森;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转让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卞小玲;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刍论[D];苏州大学;2010年
9 于琳;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困境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陈治全;金融危机下对公司法自由化倾向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9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58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