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司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型公司的层出不穷,有关公司类的新型案件也不断出现,怎样能够更好地维护公司利益、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也是现存的最大难题。为了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时,能够行使职权,尽快对公司作出救济,我国《公司法》设置了股东代表诉讼、股东直接诉讼、监事(会)代表诉讼,本文着重阐述《公司法》中,对监事(会)代表诉讼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从监事(会)代表诉讼的设置意义,立法本意,参照国外各国家监事会制度的各项举措,结合法院在司法实践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监事会提起诉讼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逐步研究论述,对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现状及亟待改进的法律适用情况,分别做了阐述,从而达至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设立的目的,并能够在司法实践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根据《公司法》第五十四条、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从基本法理出发,逐步分析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特点,从救济对象、前置条件、诉讼地位三方面进行分析,将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意义进行剖析。笔者认为,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机构中起到监督检查作用的机关,只有明确了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概念,才能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监事(会)代表诉讼实际操作难的问题。 其次,阐述了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依据。从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管理权理论及诉的利益理论两方面分析,结合我国台湾的监察人制度,论述了监事会存在的意义,以及《公司法》设置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依据。笔者从公司法赋予监事会的职权着手,比较监事会与董事会职权的不同,分析《公司法》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的告诉权赋予监事会的理论依据,分段逐步剖析,同时,结合司法实践,阐述理论依据在现实当中出现的无操作模式可依的局面,引出监事(会)代表诉讼存在的问题。 再次,阐述我国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国情和监事(会)代表诉讼的现状,统计长春地区与公司有关纠纷案件的具体数据,并对二者加以分析,整理出近几年,我国出现的监事(会)代表诉讼的具体案例,特引长春地区审理的一起监事(会)代表诉讼的案例,对一审到二审程序进行全面的反映,逐步分析,提出笔者的观点,并从主体身份、职权的行使、前置程序、诉讼费用及责任承担、诉讼中的证据搜集存在的障碍五方面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提出了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从明确监事(会)代表诉讼的诉讼主体地位、应否承认公司监事(会)的相对代表权、监事(会)代表诉讼的限制性制度安排、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最终形成完整可行的监事会提起诉讼的制度体系几方面出发,对我国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厄待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急需立法者完善立法,能够出台有关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司法解释,使该制度可操作性更强,避免出现各法院之间同案不同判的结果。
【关键词】:监事会 诉讼 代表利益 可操作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0
- 前言10-11
- 一、 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概述11-17
- (一) 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概念11-13
- (二) 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特点13-17
- 二、 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依据17-20
- (一) 管理权理论17-18
- (二) 诉的利益理论18-20
- 三、 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33
- (一) 现状分析20-23
- (二) 存的问题分析23-33
- 四、 完善我国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建议33-39
- (一) 明确监事(会)代表诉讼的诉讼主体地位33
- (二) 应承认公司监事(会)的相对代表权33-35
- (三) 监事(会)代表诉讼的限制性制度安排35
- (四) 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35-38
- (五) 形成一套监事会提起诉讼的完整可行的制度体系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2-43
- 后记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和平,王银凤;基金持有人代表诉讼制度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08期
2 杜芩;论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J];山西焦煤科技;2003年02期
3 李旺荣 ,蔡乐平;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小股东之代表诉讼权[J];中国律师;2003年04期
4 王淼;许明月;;美国特拉华州二重代表诉讼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5 刘有星;张邦铺;;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7年07期
6 马铭泽;;论公司代表诉讼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2期
7 张邦铺;;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赵然;;公司代表诉讼问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陈秋荣;;监事会如何以诉讼方式履行监督职能[J];中国审判;2011年08期
10 刘影;;关于我国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与实务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国平;;刍议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缺与失[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福建省厦门市工商局 安娜;关于推行消费者协会代表诉讼制度的思考(上)[N];中国工商报;2010年
2 朱晓斌;瑕疵股东能否行使代表诉讼权[N];江苏法制报;2012年
3 ;代表诉讼或成小股东“救命稻草”[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福建省厦门市工商局 安娜;关于推行消费者协会代表诉讼制度的思考(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5 $$复旦大学—大鹏证券联合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 胡鸿高 张小奇 $$课题研究与协调人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刘逖 $$课题研究员 舒琦 张伟 周立峰;上市公司民事赔偿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N];证券时报;2001年
6 朱林源;浅谈股东代表诉讼制度[N];江苏经济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万静;上海小股东状告公司高管索赔案终审败诉[N];法制日报;2006年
8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高翔;民办学校不应适用股东诉讼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记者 王泓;监事会更换提案仍欲罢免独董[N];中国证券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翼m:;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2 杨玲玲;论股东双重代表诉讼[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马贞翠;股东双重代表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陈汇锋;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5 刘景亮;股东双重代表诉讼法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曹剑;股东代表诉讼的提起权及相关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白伶;防止股东滥用代表诉讼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陶源;公司治理视角中的股东派生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宋敏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于小依;我国公司监事(会)代表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91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59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