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约》与美国在华不动产重新登记之争
本文关键词: 《中美新约》 不动产登记 上海公共租界 《土地法》 出处:《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43年《中美新约》引发美国在华不动产重新登记之争,上海地区成为主战场。公共租界以内的不动产纠纷围绕6个登记环节展开,租界以外的不动产争执集中在"登记资格"问题上。美国国务院坚持从新约第4条出发并最终赢得交涉胜利,国民政府地政署则立足于中国《土地法》,虽交涉失败却严格审批手续,致使重新登记无果而终。重新登记的缘起、经过与结果,揭示了美国在华不动产的复杂性,暴露了新约过于简略的缺陷,反映出新约对20世纪40年代中美关系的深刻影响。
[Abstract]:In 1943, the New Testa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riggered a dispute over the reregistration of American real estate in China, and Shanghai became the main battlefield. The dispute over real estate within the public concession began around six registration links. The dispute over real estate outside the concession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registration eligibility." the State Department insisted on proceeding from article 4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won the bargaining victor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Lands Office, on the other hand, was based on China's Land Law. Although the negotiations failed, the procedure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were strictly enforced,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re-registration. The origin and result of the re-registration revealed the complexity of American real estate in China. It exposes the defects of the New Testament, which reflect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e New Testament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1940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系;
【基金】:笔者主持的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终结:1943年《中美新约》研究”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D929;D922.3;D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J];人文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邱本;论承诺[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秦程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之国际承认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王艳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际法原则的发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黄世席;“约定必须遵守”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6 唐明毅;;论贯穿国际航空运输法发展过程的矛盾与挑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曾华群;试析“港荷投资协定”的特征[J];比较法研究;1995年03期
8 郭春明,郭兴之;紧急状态下人权保障的比较研究——国内法和国际人权法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9 李巍;若干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成立争议案的讨论——CISG与UCC·中国合同法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10 刘宝东;;民族主义勃兴与司法主权重构——民国北京政府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外交努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勉励;;关于新中国处理中英旧条约之初探[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黄素梅;;论迟到的保留[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蔡先凤;;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法基础[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9 侯中军;;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关于评判标准的初步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俊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朔弦;《开普敦公约》在我国适用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江锋;中国沉默权的确立与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4 汪庆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汪明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雨;试论新世纪以来两岸间党际交流[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保福;论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雷亚慧;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振濵;论不平等条约——兼析《中外旧约章汇编》[J];近代史研究;1993年02期
2 郭卫东;《江南善后章程》及相关问题[J];历史研究;1995年01期
3 高放;近现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来龙去脉[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辉;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刘远熙;不动产登记效力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杨健;;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之若干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4 贾慧姝;;论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立法之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5 赵玉俊;;对不动产登记的性质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2期
6 ;声音[J];青岛画报;2010年12期
7 朱炯;;论错误不动产登记的司法救济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8 彭芳林;;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9 穆清;;刍议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审查模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0期
10 王富博;不动产登记瑕疵的法律救济——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磊;胡亮亮;;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赔偿机制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王建;;大陆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韦文津;;不动产登记基本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邵晖;;试论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王克稳;;我国不动产登记中的行政法问题[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徐晓林;吕传进;;大陆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对策[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罗文燕;徐亮亮;;论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吕艳辉;;从《物权法》相关规定看不动产登记的服务功能[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赵建良;;论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不动产立法中的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牛慧;张玉娥;;论物权变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涛;“不再为房子而结婚”怕是传说[N];工人日报;2011年
2 常江 吴永高;不动产登记的现实与未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经商室;圣彼得堡市建筑及不动产业扫描[N];中国贸易报;2005年
4 庄永廉;不动产统一登记好处有三[N];检察日报;2007年
5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杨利民 益阳市赫山区国土资源局 陈杰敏株洲市国土资源局 何安国;不动产登记机构应由国土部门管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6 李昊;物权法构建了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新架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国地房管局 李秀娥;建立我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之浅析[N];甘肃法制报;2005年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不动产登记制度如何设计[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王旭东邋戴寅;不动产登记审查方式浅析[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曹登润邋蒋桥生;父母将不动产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秋玉;我国台湾地区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王旭军;不动产登记司法审查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杨桂红;林业物权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王宛岩;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6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于霄;英国土地登记法律制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竞元;登记对抗下的物权变动及其对抗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李凤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耀山;不动产登记瑕疵赔偿责任探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刘迎坤;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不动产查封[D];河北大学;2011年
3 宋帅武;不动产登记纠纷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科善;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田鑫琦;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孙钢;我国不动产行政登记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邱玉成;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娟;试论中国不动产物权登记的立法模式和法律基础[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杨平;我国不动产登记错误损害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10 高凌;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48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54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