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中美双反措施案”中的“公共机构”认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6 06:13

  本文选题:“中美双反措施案” 切入点:补贴 出处:《法商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频繁对中国出口产品同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中美双反措施案"中,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综合运用多种条约解释方法,否决了美国和专家组仅根据中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而将其视为"公共机构"的做法,继而否定了美国将中国国有企业向涉案企业提供原材料的行为认定为构成《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第1条意义上的补贴并征收反补贴税的做法。中美双方关于"公共机构"的争论实际上是自由竞争经济理念与计划经济体制冲突的体现。因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认为公共机构的范围和特性因其所属国家不同而不同,也因具体案件的案情而异,且维持了专家组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界定为"公共机构"的裁定,故中国应当及时就涉案法律或法规以及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规划和各级政府相关文件进行修正,以避免再次被有关国家以"公共机构"为由而发起的反补贴措施。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TO members frequently take anti-dumping and anti-subsidy measures against Chinese exports.In the case concerning dual countermeas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appeals body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used a combination of treaty interpretation methods to reject the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anel of experts regarding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s "public bodies"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ership nature.Then it negates the wa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regards the supply of raw materials by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the enterprises involved as a subsidy in the sense of Article 1 of the 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and collects countervailing duties.The controvers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public institutions is actually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oncept of free competition economy and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Because the appellate body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onsidered that the sco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bodies varied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nd from case to case, and upheld the Panel's decision that China'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defined as "public bodies",Therefore, China should amend the relevant laws or regulations, industrial policies, macroeconomic planning and relevant documents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in time to avoid the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initiated by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on the ground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诗评;;“中美双反措施案”中的“公共机构”认定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11年06期

2 戴文君;;浅析《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下补贴的专向性及我国反补贴法律的完善[J];知识经济;2011年06期

3 桑柳玉;;广角透视WTO补贴措施[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7期

4 姚文宽;;反补贴中补贴与损害因果关系的近因原则[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9期

5 郭桂环;;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的损害要件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04期

6 叶佳;;WTO规则下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7 卫红亮;;浅谈对伯德修正案的几点看法[J];现代商业;2008年08期

8 龚柏华;尤浩;;美国对华反补贴诉讼中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法律问题分析——兼评美国Nucor公司告美国商务部拒绝就人民币汇率补贴展开调查案[J];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01期

9 盛杰民;云昌智;;WTO体制中的“扭曲”(DISTORTION)概念解析[J];经济法论坛;2003年00期

10 单一;;反补贴措施的司法审查[J];法律适用;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晶晶;反补贴调查案 美国对我首开“杀”戒[N];法制日报;2007年

2 黄志雄;美国对华反补贴争端及我国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上海大学法学院 李本;PPP原则对WTO环境补贴政策的影响[N];国际商报;2008年

4 李云丽;WTO下补贴与反补贴的规制[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记者 陈晶晶 ;美国对我产品首开反补贴调查[N];法制日报;2006年

6 武汉大学 蒋红;简谈WTO反补贴问题[N];湖北日报;2002年

7 中国贸促会经济信息部提供;欧盟反倾销反补贴法报告(摘录)[N];国际商报;2002年

8 中国进出口银行 张硕;政策性银行贷款在《SCM协定》中的法律地位[N];国际商报;2002年

9 黄文俊;货物贸易领域的公平竞争原则[N];国际商报;2003年

10 薛荣久 袁炜博;贸易与环境议题进入新回合谈判[N];国际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毛骁骁;WTO框架下的中国国企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刘亮亨;论发展中国家在WTO农业补贴法律制度下之困境与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都亳;WTO贸易救济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晓玲;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纪律[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史晓丽;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焕礼;WTO体制下补贴界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丁燕;WTO框架下中国国有企业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李慧珠;论SCM协定与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调整[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王晓非;WTO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和补贴措施之比较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爱秀;WTO的补贴规则与国内税收优惠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韩佩霞;《关于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指导原则的安排》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蒋磊;税收优惠性补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超强;墨西哥诉华贸易补贴案研究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卫红亮;伯德修正案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方茜;反补贴问题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8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718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