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南沙群岛争端和平解决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07:40
  随着各国海洋意识的觉醒和争夺海洋资源的加剧,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面临着许多岛礁及其周围海域被强行占领和开发的不利局面。南海诸岛,尤其是南沙群岛争端更趋于国际化和复杂化。显然,南沙争端的焦点是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的主权归属和利益分配。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当代国际法的重要主题。尽管南海风云多变幻,但周边各国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发展经济。不断加强沟通与合作,尤其是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仍是各国之间关系的主流与发展趋势。因而,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沙争端,符合周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 本文从国际法的研究角度出发,借助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家战略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和平解决南沙群岛争端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探讨,并构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模式。经过综合平衡后,确定一种争端各方均能接受的方式用以解决南沙争端。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人战略思想的精髓,在充分运用中国的哲学智慧,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南沙群岛争端的“不战而胜”模式。 维护现状一般比改变现状更为容易实现,也更为经济。因而,维持现状,不主动挑起争端,就可以最小的成本换回和平、安全的发展环境。为此,笔者提出了维持现状的“冷...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文章研究方法
    §0.3 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南沙群岛争端的实质
    §1.1 南沙群岛的历史地理概况
    §1.2 南沙群岛争端现况和各自主张
        1.2.1 越南
        1.2.2 菲律宾
        1.2.3 马来西亚
        1.2.4 文莱
        1.2.5 印度尼西亚
        1.2.6 中国
    §1.3 南沙群岛争端法律问题核心
    §1.4 南沙群岛争端发展趋势
        1.4.1 复杂化趋势
        1.4.2 国际化趋势
        1.4.3 和平化趋势
第二章 和平解决南沙群岛争端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
    §2.1 和平解决南沙群岛争端的国际法依据
    §2.2 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南沙群岛争端解决
        2.2.1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内涵
        2.2.2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国际背景
        2.2.3 中国的和平发展符合全人类总体利益原则
        2.2.4 和平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将促进中国和平发展
        2.2.5 和平解决南沙争端需要争端各方不懈的努力与争取
第三章 和平解决南沙群岛争端的各种可能模式
    §3.1 解决南沙群岛争端的“不战而胜”方式
    §3.2 顺其自然的“冷处理”方式
    §3.3 解决南沙群岛争端的法律解决路径
    §3.4 解决南沙群岛争端的外交途径
    §3.5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式
        3.5.1 南沙群岛共同开发构想
        3.5.2 可供参考的共同开发模式
        3.5.3 共同开发的现状与困难
    §3.6 构建南海周边地区综合安全机制解决争端
        3.6.1 地区综合安全机制的内涵界定
        3.6.2 构建南海周边地区综合安全机制的理论依据和重要实践
第四章 综合平衡后的和平解决方案
    §4.1 各种和平解决方式权衡比较
    §4.2 综合平衡后的和平解决方式
    §4.3 综合安全机制下的共同开发方式的实践与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势危局:和平不是必然的[J]. 赵楚.  国际展望. 2004(03)
[2]解析菲律宾在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上的“邻近原则”——评菲律宾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主张[J]. 程爱勤.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2(04)
[3]南沙海域的石油开发及争端的处理前景[J]. 李金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4]南海诸岛历史地理[J]. 林漫宙,吉夫.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5]美济礁事件的前前后后[J]. 李金明.  南洋问题研究. 2000(01)
[6]南海诸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J]. 黄盛璋.  东南文化. 1996(04)
[7]关于南海诸岛的若干法律问题[J]. 赵理海.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04)
[8]南沙群岛考察史[J]. 赵焕庭.  热带地理. 1995(01)



本文编号:2982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982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