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法庭:基于域外经验与本土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5-05-07 22:02
国际商事法庭最早起源于中世纪的"灰脚法庭",商业发展是成立此类法庭的根本原因。从"灰脚法庭"的程序特点来看,它兼具仲裁和诉讼的特点。"灰脚法庭"的存在为现代国际商事法庭的建立提供了参照。现代国际商事法庭的设立同样受到商业推动或更多源于商业诱因。从国外现有的国际商事法庭的制度设计来看,它们都试图吸收仲裁和诉讼的优点,摈弃二者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诉讼的仲裁化。我国国际商事法庭的设立也是为了顺应"一带一路"倡议所激发的商业发展的需要,但囿于现有法律框架的限制,我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制度设计更多体现了保守型的特点,其程序既没有大胆吸收仲裁程序的优点,也没有完全克服现有诉讼制度中的一些弊端。不过,作为一个新设的专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法院,我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创新之处十分明显。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我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制度设计仍有提升空间。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商事法庭的起源和发展
二、国际商事法庭的域外经验
1. 管辖范围扩大化。
2. 法官任职专业化。
3. 诉讼程序灵活化。
4. 判决流通便利化。
5. 争议解决多元化。
三、国际商事法庭的本土发展
结语
本文编号:4043860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商事法庭的起源和发展
二、国际商事法庭的域外经验
1. 管辖范围扩大化。
2. 法官任职专业化。
3. 诉讼程序灵活化。
4. 判决流通便利化。
5. 争议解决多元化。
三、国际商事法庭的本土发展
结语
本文编号:4043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404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