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条约中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发布时间:2017-09-01 10:19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条约中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产权 植物新品种 UPOV公约 Trips协议
【摘要】: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优良的植物新品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植物育种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开始竭力主张将植物新品种纳入法律保护范畴。目前国际上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有两种方式: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两种保护方式各有利弊,在国际条约中均有所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成为各国在经济合作谈判中必不可少的焦点内容。在此背景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知识产权体系中的一部分,从一国的国内保护逐渐发展为多国合作保护、区域保护、国际保护。本文从相关国际条约角度出发,探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国际中的发展、保护框架和趋势等,以此为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借鉴。文章最后立足中国现阶段植物新品种保护状况,结合中国国情,论述了中国与国际立法上的差距及中国今后应对的立场。论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起源,目前各国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方式,以及对植物新品种以植物新品种权和专利权保护的基本内容,比较了两者保护方式的优劣。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从国内立法到以国际条约形式保护的发展历程,相关的国际条约有《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以下简称为UPOV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为Trips协议)、《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为CBD公约)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以下简称为ITPGR条约)等,,重点介绍了UPOV公约和Trips协议,以及国际条约中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阐述了UPOV公约的缘起及其1978文本和1991文本的比较,Trips协议27.3(b)条的审查过程。 第三部分阐释了当前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领域中的国际发展趋势,包括植物新品种“源”的保护问题,转基因植物的保护问题,以及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倾向明显,为下一部分国际条约反观中国现状作铺垫。 第四部分是本文最终的写作目的,这一部分主要立足中国实际,介绍了我国目前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现状、实施现状等,结合国际条约中的立法内容,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 植物新品种 UPOV公约 Trips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7.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序言10-12
- 第一部分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概述12-20
- 一、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起源12-14
- 二、 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方式14-16
- (一) 专门立法保护14
- (二) 专门法和专利共同保护14-16
- 三、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基本内容16-17
- 四、 专利权保护的基本内容17
- 五、 专利权保护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比较17-20
- (一) 保护各有侧重17-18
- (二) 审查要求不同18-19
- (三) 保护效果不同19-20
- 第二部分 与植物新品种保护相关的国际条约20-29
- 一、 植物新品种保护从国内保护到国际保护20-21
- 二、 UPOV 公约21-24
- (一) UPOV 公约的发展历史21-22
- (二) UPOV1978 文本和 1991 文本的比较22-24
- 三、 Trips 协议24-26
- 四、 其他国际条约26-29
- (一) 《生物多样性公约》26-27
- (二)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27-29
- 第三部分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趋势29-34
- 一、 植物新品种“源”的保护29-30
- 二、 转基因植物的挑战30-32
- 三、 植物新品种保护专利倾向明显32-34
- 第四部分 中国植物新品种的保护34-45
- 一、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沿革34-36
- (一) 从行政审批到行政立法34
- (二) 专利法的变化34-35
- (三) 转基因植物的保护35-36
- 二、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分析36-40
- (一) 取得的成绩36-38
- (二) 存在的问题38-40
- 三、 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思考40-45
- (一) 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位阶提升问题40-42
- (二) 植物遗传资源纳入植物新品种保护问题42-43
- (三)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与育种行业发展问题43-45
-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著作类46
- 论文类46
- 期刊类46-48
- 参考网站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佟屏亚;跨国种业公司兴起及其全球化战略[J];调研世界;2003年04期
2 吴勇,王霞;TRIPS与非洲植物品种保护[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10期
3 周宏;;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1期
4 陈洪;浅谈修订TRIPS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J];甘肃农业;2005年11期
5 文希凯;;TRIPs理事会讨论生物多样性议题[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年08期
6 祁民;胡峰;;TRIPs框架下的生物剽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J];求索;2007年10期
7 张小勇;;WTO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的审查进展和观点综述[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01期
8 马克平,钱迎倩;《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起草过程与主要内容[J];生物多样性;199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弛;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贾晓娅;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1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7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