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视阈下的中菲南海仲裁案程序解读
本文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视阈下的中菲南海仲裁案程序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附件仲裁”程序 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舆论 缺席仲裁
【摘要】:尽管菲律宾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我国提起的"附件7仲裁"在案件的诉求与裁决的"强制性"上与国际商事仲裁存在差别,但两者仍具有理论上的同源性。同时,鉴于国际法总体上属于初级和不完善秩序的现状,将其与私法类比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附件7仲裁"程序也因此可以通过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类比解读。基于此种类比解读,可以发现缺席仲裁在争取有利仲裁裁决以及塑造积极的国际舆论形象这两方面尚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应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进行"间接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我国直接参与"附件7仲裁"的必要性。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附件仲裁”程序 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舆论 缺席仲裁
【分类号】:D997.4
【正文快照】: 2015年7月7日,中菲南海仲裁案的首次开庭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举行,就首要的仲裁庭管辖权问题进行听证。媒体照片所呈现的宏大开庭场面与中方代表席的空空如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公众对于中国缺席仲裁程序的法律后果的忧虑又开始悄然升起。实际上,菲律宾就其与我国在南海问题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凌;康皎;;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舆论引导策略[J];当代传播;2011年02期
2 童哲;;如何争夺国际舆论主动权[J];党政论坛;2009年10期
3 吴慧;商韬;;国际法律程序中法官和仲裁员因素——以中菲南海争端仲裁案为例[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5期
4 姚莹;;中国破解中菲“南海困局”的路径选择[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黎;;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2 杨玲;吕寅;李倩楠;;2013年中文仲裁研究文献综述[J];北京仲裁;2014年03期
3 何志鹏;;走向国际法的强国[J];当代法学;2015年01期
4 田昕清;;历史性权利在国际习惯法中的地位及效力——由中菲南海仲裁案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年03期
5 王建文;孙清白;;论中菲南海争端强制仲裁管辖权及中国的应对方案[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6 何志鹏;;中国话语的法律表达——基于《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的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7 李锋;徐兆梨;;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域的南海问题研究走向[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张卫彬;;争议领土主权归属仲裁证据规则研究——基于证据分量视角分析中菲南海主权争端[J];太平洋学报;2015年06期
9 何志鹏;;国际法方法论:以思想与表达为核心[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1年01期
10 王高飞;;试论中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如何掌握国际话语权[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陈一收;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姗;论“后非典时代”中国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璐霞;人民网与新浪网“建党90周年”专题报道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千晴;新世纪以来日本媒体的中国形象构建[D];复旦大学;2012年
4 唐卓然;ICSID仲裁先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赵薇;[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张[[;新媒体时代我国领土争端问题的媒介舆论引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7 刘克尧;中菲岛屿争端对中国南海安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8 孔林立;中国与菲律宾南海争端仲裁案程序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莹;;解决中日东海争端的司法路径探析[J];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2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证明标准问题[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3 马凌;李昱佳;;2009年全球舆论调查中的中国国家形象[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苏晓宏;大国为什么不喜欢国际司法[J];法学;2003年11期
5 王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结构学说——评析苏珊·斯特兰奇的《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导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宋杰;;法律视角下的“南海争端”——含义与解决的技术性建议[J];当代法学;2012年04期
7 鞠海龙;;菲律宾南海政策:利益驱动的政策选择[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8 张卫彬;;南海U形线的法律属性及在划界中地位问题[J];当代法学;2013年02期
9 赵国军;;论南海问题“东盟化”的发展——东盟政策演变与中国应对[J];国际展望;2013年02期
10 鞠海龙;;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春;论在国际商事仲裁过程中法院的协助和保障作用[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2年00期
2 孙宏月,夏志宏;如何应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J];石油企业管理;2002年11期
3 任桂芬;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的区别[J];经济论坛;2003年21期
4 童培幸;中国国际商事仲裁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J];国际市场;2004年06期
5 陈琳;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双重制约[J];时代法学;2004年05期
6 门华;论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张洋;论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法中的"非国内化"理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毕莹;国际商事仲裁“非内国化”之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李艳;;论国际商事仲裁的优劣性及其完善途径[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岳树梅;;论国际商事仲裁的社会基础[J];社会科学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恩乾;;论国际商事仲裁中平行程序的限制与调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张文亮;;被撤销之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及其承认与执行[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姜仁双;;论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的确认[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玉林;何凡;孙慧娟;;国际商事仲裁的庭前准备程序[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葛黄斌;;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管秀红;吴呈祯;;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潇剑;;跨国网上仲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域外取证的司法协助:现状与趋势[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丁伟;;论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司法解释的悖论性现象[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崔起凡;;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独立专家证人——以《国际仲裁取证规则》为中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邕生;站在国际商事仲裁新的地平线上[N];国际商报;2004年
2 张巍;国际商事仲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 肖 扬;在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第十七届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万学忠;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新挑战[N];法制日报;2006年
5 李为民(作者系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商事仲裁期待与国际接轨[N];湖北日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谢新胜;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存在的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记者 陈永辉;促进国际商事仲裁事业的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张巍;日本国际商事仲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张 巍;日本国际商事仲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记者 黄信 实习生 肖潇;南宁市贸促会举办国际商事仲裁及风险防范培训班[N];广西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圣翠;国际商事仲裁强行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石现明;国际商事仲裁当事人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燕红;“非内国化”理论及其对国际商事仲裁一体化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赵宁;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寇丽;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郭晓文;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孙得胜;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8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7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