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人事保证合同之效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23:16

  本文关键词:人事保证合同之效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事保证 损害担保 诚信社会


【摘要】:人事保证源于生活,因立法不明确,理论认识莫衷一是,法院判决不尽一致。人事保证合同导致保证人对在工作任职期间因可归责于劳动者事由而导致用人单位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不同于损害担保契约,也有别于一般保证契约。《劳动合同法》、《担保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等不能解读出禁止人事保证的结论。在当前诚信缺失的陌生社会背景下,人事保证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搭建初步诚信,降低两者信息获取成本,促使保证人谨慎、诚实担保,督促劳动者踏实、勤勉工作,也适当分散了用人单位风险,应当肯定其效力。但因人事保证的特殊性,必须在适用范围、保证人责任、用人单位通知义务等方面做出必要的限制。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3;D922.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其中“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可以解读为禁止任何财产、非财产性质的担保形式,排除抵押、质押、定金以及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荣文;人事保证制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2 朱凡;论我国人事保证制度之构建[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3 杨巍;;浅析人事保证的性质——对我国应否建立人事保证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4 王瑛;邱景松;;试论人事保证合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的界定[J];河北法学;2008年06期

6 段晓红;;论人事保证的制度功能及我国的立法选择——兼评《劳动合同法》第9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胡仕林;;论人事保证制度的禁止——兼评《劳动合同法(草案》相关规定[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汪渊智,梁慧瑜;关于人事保证制度的探讨[J];理论探索;2003年05期

9 贾科;王永红;;人事保证合同效力认定及其责任承担[J];人民司法;2011年08期

10 刘子平;;人事保证制度研究[J];私法;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军;欧阳仁根;;合作社立法模式比较分析及我国的合理选择——基于我国目前民商事立法的背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昕;;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张昕;杨芳;;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的依据与标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何宗泽;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效果再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王音;陈军勇;;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6 王p,

本文编号:1159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159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