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基于法律行为学说的比较法分析
本文选题:民事法律行为 + 民法总则 ; 参考:《比较法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民法总则》的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和发展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构建了中国民法典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民法典分则各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具体规定提供了依据。从比较法的视角看,在民事法律行为的内涵与外延、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的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则以及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等方面,均可将《民法总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德国民法上的法律行为进行比较。一方面,《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继受了法律行为学说的成果;另一方面,相对于德国民法典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定,《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在一些方面也有所不同,它们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其中一些规定仍有改进的余地。
[Abstract]:The adoption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indicates that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Civil Code has made progress in various stages. The sixth chapter, "Civil legal acts", complements, perfects and develops the system of civil legal acts on the basis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and contract Law, and construct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legal system of Civil Law of China.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n civil legal acts in each part of the Civil C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aw,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civil legal acts, the expression of intention as the core elements of civil legal acts, the effective rules of civil legal acts and the civil legal acts with conditions and deadlines, etc. The civil legal acts in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can b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erman Civil Law. On the one h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on civil legal acts are follow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doctrine of legal acts; on the other hand, Compared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German Civil Code on legal acts,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also differ in some aspects, which are a summary of China's civil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some of these rul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国际私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适时;;民法总则是确立并完善民事基本制度的基本法律[J];中国人大;201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卫佐;;《民法总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基于法律行为学说的比较法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7年04期
2 何华;肖志远;;《民法总则》知识产权条款评析及未来立法展望[J];知识产权;201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华,王曙光;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为表意行为[J];法学;2001年12期
2 刁胜先;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比较与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姚华;论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有效的价值取向[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王辉;民事法律行为[J];湖南农业;2005年10期
5 王海燕;;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理论意义[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1期
6 陆岳松;;对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质疑[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黄娟;;民事法律行为的缺陷与出路[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2期
8 尹广甜;;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9 寇芳;;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J];知识经济;2008年09期
10 鲁世平;孙晓珍;;论合同的性质——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视角[J];理论导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凯;;民事法律行为在税法中的效力[A];财税法论丛(第7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哪些条件?[N];解放日报;2003年
2 郝如峰;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联系与区别[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了解的法定事项[N];福州日报;2006年
4 胜林 东山 汉腾;怎样处理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N];广西政法报;2003年
5 胜林 东山 汉腾;怎样处理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N];法制日报;2002年
6 张建明;探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之条件[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论“民事法律行为”命名的谬误[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蒋惠兴;单方出具欠条或借条应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陈军;浅析被执行人赠与行为的法律效力[N];江苏经济报;2007年
10 李承运;“网上碰瓷”屡见不鲜亟待整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雪婷;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2 付建平;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的法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晚梅;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帆;表见民事法律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梁晓敏;论现代科技进步对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6 余宗良;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63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86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