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风险负担规则中的“交付主义”模式之质疑——以我国物权法与合同法的对接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18-05-09 02:27

  本文选题:风险负担 + “交付主义”模式 ; 参考:《法商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风险负担规则采用的是"交付主义"模式。这一误解的根源在于法学界对风险的基本概念界定出现错误,脱离了社会的一般观念,且对外国相关法律的理解亦存在误区,从而有关研究及立法偏离了正确方向。这一误解的直接后果就是"合法"地剥夺了买房人的抗辩权,增大了买方无条件付款的义务,造成了责任分担的不公平。因此,我们应还风险之原貌,重新复活"所有权主义"模式,废止相关司法解释中的不合理规定,并以此促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和谐衔接。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Chinese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rule of risk burden stipulated in 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s the mode of "deliverance". The source of this misunderstanding lies in the error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risk in the field of law, which deviates from the general concept of society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foreign laws, thu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nd legislation deviate from the correct direction. The direct consequence of this misunderstanding is to deprive the buyer of his right of defense "legally", to increase the buyer's obligation to pay unconditionally, and to create an unfair distribution of liability. Therefore, we should return the risk to its original appearance, revive the mode of "ownership", and abolish the unreasonable provisions in th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n this way, 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roper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e harmoniously connected.
【作者单位】: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利明;中德买卖合同制度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2 刘岩;孙长智;;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与内涵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虎林;正确评估风险的指标选用[J];经济科学;1998年02期

4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陈建平;信用证欺诈与法津救济[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汪金兰;;论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惯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3条第2款及第4条的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卞莉;;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法律性质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王咏梅;论信用证单据不符对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陈志勇;财产所有权转移与风险责任的研究[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施佳;;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8 莫万友;;CISG中损害赔偿制度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9 柴融伟;;晚清对外贸易商习惯探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10 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焕芳;;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实证研究——一个以司法为中心的考察[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2 应坚;范剑虹;;澳门仲裁裁决异议立法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3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霁;;论ICC示范仲裁条款在我国的效力及其相关问题——兼评《仲裁法》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章博;;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视野下的提单仲裁条款转让[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何水;;从政府危机管理走向危机协同治理[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永清;;试论跟单信用证单据的拒绝[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8 李发嘉;;进口押汇及其信托收据的有关法律问题探讨[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王大荣;;关于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责任的思考[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刚;中国生物质能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利民;经济行政法的域外效力[D];苏州大学;2007年

3 赵宁;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亚芹;论海事国际惯例在中国法中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8年

5 董玉鹏;国际航空运输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卢建祥;WTO裁决的强制执行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陶政;商法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叶姗;税法之预约定价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潘斌;社会风险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岑飞;论非洲税收法律制度[D];湘潭大学;2009年

2 杨姝;论议付行的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09年

3 曾栋梁;公共协商视域下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谭振明;论我国《保险法》中的有利解释规则[D];湘潭大学;2009年

5 贾阳;外贸格式合同应用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

6 巴沙漠[Bassam Saleh];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中国外贸代理制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7 尉峻;国际保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8 王卫霞;涉外法定继承法律适用规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范蓉蓉;我国间接代理制度之反思[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赵高超;地震作为不可抗力事由免责规则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梁慧星;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J];比较法研究;1991年03期

2 斯万·欧维·汉森,刘北成;知识社会中的不确定性[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3 赵万里;科学技术与社会风险[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3期

4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4期

5 冯必扬;社会风险:视角、内涵与成因[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贵祥;合同履行与风险负担制度[J];法律适用;2000年09期

2 马德才,李广才;货物买卖中违约对风险负担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陈步雷;买卖标的物的风险负担[J];中国市场;2002年06期

4 张汉魁;坚持按合同法办事[J];老区建设;1988年07期

5 苏惠祥 ,车丕照;合同法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兼论制订基本合同法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6 林安玉;研究和探讨合同法理论的新成果──《合同法研究》评介[J];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08期

7 张锡鹏;《合同法教程》学习辅导[J];领导之友;2005年03期

8 乔健康;合同法比较谈[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4年08期

9 姜雅静;试论我国现行合同法的发展走向[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7年04期

10 陈小君,易军;论中国合同法的演进[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彤;;欧洲合同法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3 朱树英;;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需要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操作性予以规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徐守伟;;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思考[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5 钱蓓桢;;论物权所有权转移及风险责任的关系——兼论所有权保留情况下的风险责任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小咪;;浅议《合同法》第286条的立法缺陷及《解释》弥补之不足[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于宁;;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索立军;张思锐;;论我国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 刘会利律师;CIF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N];国际商报;2002年

2 高 翔;不动产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金钊;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解释中的方法应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蓝云;劳动合同法专项检查启动[N];福建日报;2008年

5 记者 崔晓利;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把脉”[N];安阳日报;2008年

6 洪厦芳;肯定东莞实施《劳动合同法》经验[N];东莞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娟;市人大检查企业劳动合同法贯彻情况[N];大庆日报;2008年

8 熊剑锋;工商联建言完善劳动合同法[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王比学;劳动合同法增加用工成本了吗?[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比学 英竹;理直气壮推进劳动合同法有效实施[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萧博仁;物权法基本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5 陶云燕;农村土地权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胡长明;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林刚;中国他物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文怡;论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李征;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李艳清;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负担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荣振华;买卖合同的货物风险负担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李云山;买卖合同中风险负担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6 张鸣飞;由“买者自慎”原则的发展谈美国合同法中的缔约前披露义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吴征光;论合同民事欺诈几个方面的问题[D];苏州大学;2002年

8 刘克;合同法在电子采办平台运行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党玉卿;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一般理论与实践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姜惠琴;买卖合同中风险负担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64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864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