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告知义务之法律适用

发布时间:2018-05-11 16:42

  本文选题:消费者权益 + 告知义务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7年05期


【摘要】:我国《合同法》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都有告知义务的规定,这两部法律所规定的告知义务在适用范围及救济途径上均有所不同。该告知义务属于所附着的主给付义务并非原合同义务的,经营者是否还需要承担告知义务存在一定的争议。此情形下如当事人不履行告知义务,依据我国《合同法》仅构成附随义务不履行,其给予当事人的救济力度不足。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经营者的告知义务,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告知义务的范围及履行方式存在极大争议。在消费者的知情权被侵害时,最有利的途径仍然是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寻求保障和救济。梳理经营者告知义务的内容及范围,实现从重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义务并重的知情权保护模式,明确告知义务的履行方式及履行时间,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司法认定方法,实为法律适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Abstract]: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and the Law of Protection of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have the stipulation of the obligation of informing. The obligation of informing in these two laws is different i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the way of relief. The obligation of notification belongs to the principal obligation of payment which is not the original contractual obligation. Whether the operator should undertake the obligation of notification is controversial. In this case, if the party fails to perform the obligation of informing,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it only constitutes the failure to perform the collateral obligation, and the relief given to the party is insufficient. Although the obligation of informing the operator is clearly stipulated in the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Law of our country, there are great disputes on the scope of the obligation of notification and the way of its implementation in judicial practice. When the consumer's right to know is infringed, the most advantageous way is to seek protection and relief from our country's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Law. Combing the content and scope of the operator's obligation of informing, realizing the mode of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know from emphasizing the standard of obligation to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 and making clear the way and time of fulfilling the obligation of informing. And put forward the operable judicial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ases,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铁军;缔约当事人的告知义务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曹艳春;违反医疗告知义务之侵权责任[J];法学杂志;2005年06期

3 罗军强;;浅析银行告知义务中存在的问题[J];金融经济;2006年06期

4 陶金海;裴晓燕;;浅谈新形势下医疗告知义务的客体[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年12期

5 成永裕;;环太平洋三地医病关系中告知义务之比较研究(初论)[J];金陵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基金代理销售中告知义务的承担[J];发展;2011年07期

7 杨春治;;论医师告知义务的履行[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8 ;医方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性分析[J];新疆医学;2012年02期

9 钟三宇;;医师违反告知义务侵权责任的认定[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王辉;郑雪倩;高树宽;刘宇;纪磊;王玲;;医疗机构告知义务问题的相关探讨[J];中国医院;2013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浙江省旅游质监所 黄恢月;旅行社履行告知义务纠纷及其处理[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余龙昆;如何正确履行术中告知义务[N];健康报;2010年

3 沙银华;保险实务中的告知义务[N];中国保险报;2008年

4 汪昌莲;立法终结“包间费”存废之争[N];检察日报;2014年

5 胡静娜 郭敬波;从“虫草诉讼”看食品添加中药的告知义务[N];检察日报;2009年

6 王岳;医生应明确“有效告知”内涵[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记者 安海涛 通讯员 杨长平;医院未尽到告知义务 流产孕妇获精神赔偿[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赵超男 吴峗;保证人是否必然履行及时告知义务[N];江苏法制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论医疗合同中的医生告知义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李丹;论我国医疗告知义务[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胡庆;论违反医疗告知义务的侵权责任[D];苏州大学;2015年

4 黄渊;论我国消费者撤回权的适用条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杨春治;医师告知义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邓赵胜;论医师的告知义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美玲;论医疗告知义务[D];吉林大学;2012年

8 胡明;银行告知义务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张琪;浅析医生告知义务和患者同意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10 贺栩溪;论医方的告知义务[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4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874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