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构成要件研究
本文选题:第三人 + 债权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摘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近年来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原因在于该制度跨越了合同法和侵权法两大领域,对传统的民法理论提出重大挑战。传统理论认为债权系一种相对权,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得向债的关系以外的人主张任何权利。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案例,迫切需要立法予以明确规定。19世纪末以来,各国均逐步突破债的相对性,通过立法、学说和判例逐渐对第三人侵害债权予以承认。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承认这一特殊侵权类型,但是在具体构成要件上尚缺乏深入探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ystem of infringement of creditor's rights by the third party has aroused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field of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system has crossed the two major fields of contract law and tort law, and has posed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ivil law. The traditional theory holds that the creditor's right is a relative right, the creditor can only request the debtor to perform the debt, if the debtor fails to perform the debt, the creditor can only request the debtor to bear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No right shall be claimed from any person other than the debt. However,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in which the third party infringes on the creditor's rights in real life.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many countries have gradually broken through the relativity of debt and passed legislation. The doctrine and the precedent gradually admit the third party's infringement of the creditor's right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of our country both admit this special tort type, but lack of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specif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作者单位】: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丁彩霞;我国应建立侵害债权制度[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序说[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05期
3 李薇;日本侵权行为法的因果关系理论[J];外国法译评;1995年04期
4 张民安;第三人契约性侵权责任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管莹;;侵权法在刑法领域中的形态与冲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吴雪春;;合同自由原则在国内法中的法律限制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李明发;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井奎;史晋川;张利风;;不确定性、破产与侵权事故的预防[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岳彩申;符勇;唐泽兵;;论中国董事及高级管理者责任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途径[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6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闫立宏;岳帅伯;;贸易环境损害国际赔偿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莫神星;闫子皎;;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问题的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刘俏;;浅析《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源的保护[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雅婷;医疗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3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园;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认定相关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潘媛媛;我国残疾人生存权保护中政府职责的法律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祥俊;论不真正连带债务[J];中外法学;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远超;孙伟;;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成要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朱志磊;第三人侵害债权之小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5期
3 王双;杜量;;论第三人侵害债权[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9期
4 孙玉;凤杜;国雄;;浅析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民事责任[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康涛;论第三人侵害债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6 张敏婕;;引诱违约刍言[J];唯实;2006年07期
7 刘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想[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德涛;侵害债权之构成要件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洪芳;;狭义无权代理若干问题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汪安娜;;第三人侵害债权构成要件的内涵新解[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建辉;;雇员遭受第三人损害第三人赔偿不足部分雇主应否赔偿[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王道才;陆振海;;医疗过失行为的构成要件[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周晓娟;;唤醒“沉睡的财富”——第三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期待[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许建宇;卜亮;;税收撤销权的定位及其完善[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梁平波;;广西沿海工业的内涵及构成要件[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胡良刚;;操作破产企业后的苦衷及对策[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青;李小平;;论债权质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王洪平;房绍坤;;破产撤销权行使的实体条件释论——以《破产法》第31、32条的规定为分析对象[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陈玉梅;;浅论缔约过失责任[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法院 王光宇;有人代为还款,还可以同时向两人追债吗[N];检察日报;2010年
2 陈 坚;从本案谈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肖 刚;债务承担与第三人代为履行之辨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周海浩;承诺代还欠款又食言债权人该向谁要欠款[N];检察日报;2005年
5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 王建伟 杨慧文;随意表示替人还债,最终难脱干系[N];检察日报;2011年
6 周媛 李修满;第三人是否承担法律文书被撤销的风险[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 华东政法大学律师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俊民;引导律师以第三人身份参与矛盾化解[N];解放日报;2011年
8 刘超 饶俊花;民事撤诉裁定应通知被告和第三人[N];法制日报;2004年
9 孔维寅 徐晓东;第三人致害雇工时雇主不得免责[N];江苏经济报;2005年
10 杨 玲;仲裁中不宜设立“第三人”[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泓;民商事执行中第三人异议问题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黄嵩;贷款诈骗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正斌;行政行为类型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相庆梅;民事诉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郭平宜;第三人侵害缔约关系的民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孙鹏;物权公示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8 谭和平;意思表示瑕疵理论与立法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马荣;商事侵权责任初论[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勤;论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D];暨南大学;2005年
2 艾飞;我国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余华安;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杨振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律规制[D];南昌大学;2005年
5 邓青霞;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陈可华;第三人侵害债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李龙亮;论第三人侵害债权之债权行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吴用平;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D];湘潭大学;2002年
9 康秀萍;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之正当化论证[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李韦葳;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0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5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