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法中情事变更原则的历史沿革
本文选题:合同法 + 情事变更原则 ; 参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摘要】:主要探讨了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际条约以及我国法律中的兴衰历程 ,着重考察了该原则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旨在为完善我国合同法提供参考意见。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rinciple of circumstance change in civil law, common law system, international treaty and Chinese law, and emphasizes on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and realistic necessity of the principle.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perfecting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法律系河北保定!071002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江雨;论情事变更原则[J];现代法学;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李明发;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翁连金;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原因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高德辉;;浅析表演代理的不可行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海明;;论罗马法上债的保全——以反欺诈债权人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王超;;论古罗马妇女的财产地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青;;家政服务机构责任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开举;王红建;程雪阳;;国家与地方行政主体定位——一个中法行政主体比较的视角[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峰;;CISG中卖方的“货物与合同相符”义务[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邱秋;;从公共信托原则的功能变迁看绿色财产权理论的建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孙德生;;对专利侵权诉讼时效方面相关问题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9 邱阳平;唐佩莹;;游离在司法救济边缘的环境公益诉讼——以诉讼主体与诉讼模式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10 姜金良;郑晓剑;;民法视域内的国际迁徙问题[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文建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泉泉;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及其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艳霞;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及其适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2 朱呈义,蔡颖雯;也谈情事变更原则[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沙莎;;谈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1期
4 王宝发;;论我国合同法应当确立情事变更原则[J];法学家;1997年02期
5 马永双;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李晓斌;商海救助有新策——情事变更原则,您会用吗?[J];经济工作月刊;1996年07期
7 陈小平;试论情事变更原则及其法律适用[J];理论与当代;1996年03期
8 王丽梅;;试论情事变更原则及适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陈任;中英合同法有关情事变更原则的比较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张淑珍;;浅析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J];鸡西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照东;郭小东;;我国民法典情事变更立法选择分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2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5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周勇峰;;商品房预售合同若干问题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张彤;;欧洲合同法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10 朱树英;;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需要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操作性予以规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刘海涛;论情事变更原则[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郭雪平 王英;情事变更原则实务解析[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张琴;诚实信用与情事变更原则的具体运用[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唐宁;法律应战“非典”[N];科技日报;2003年
5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6 严宝康;应对危机靠什么[N];解放日报;2009年
7 潘亚伟 刘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王洪玉;热点事件引出的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9 杨维汉;合同法司法解释聚焦三大亮点[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邱隆芬;本案应如何适用合同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7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9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静;情事变更原则认定标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卜范杰;论情事变更原则[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文娜;情事变更原则及其在合同履行中的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潘峻青;论情事变更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王少炯;建设施工合同中情事变更原则适用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姚忠奎;论情事变更原则[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郑立钧;论情事变更原则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适用[D];浙江大学;2011年
8 明培尧;浅析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的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伟;论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王诗瑶;论情事变更原则在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9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6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