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合同溯源及特点研究
本文选题:建设工程合同 + 溯源 ; 参考:《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摘要】:罗马法中就规定有以不动产为标的的承揽合同,在西方国家有关不动产的规定都在承揽合同部分。考虑到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前苏联开始把建设工程合同作为一个独立的合同加以规定,并得到我国的移植。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基本理念,但该理念在建设工程合同领域受到公法规定的较大限制。我国民法将建设工程合同从传统承揽合同中剥离出来,强化当事人的社会责任,限制其合同自由,目的在于保护合同当事人之外社会公众的利益。但行政管制的密度过高又导致了无效建设工程合同的层出不穷,降低了社会效率,增加了社会成本。建设工程合同具有不同于普通承揽合同的特征,包括承包人只能是法人、合同的标的是完成特定建设工程的行为、国家管理的特殊性
[Abstract]:Roman law stipulates that there is a contract of contract in which immovable property is the subject, and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regulation of immovable property is in the part of contract. Consider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began to regulat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as an independent contract and was transplanted by our country. Autonomy of will and freedom of contract are the basic concepts of contract law, but this concept is restricted by public law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The civil law of our country separat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tract, strengthens the party'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limits its freedom of contrac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outside the contract party. However, the high density of administrative control leads to the endless emergence of invalid construction contracts, which reduces social efficiency and increases social cos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contract, including that the contractor can only be a legal person, the object of the contract is the behavior of completing a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state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法研究所 福州华巍律师事务所 重庆大学建筑法研究所
【分类号】:F28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连成,张国庆;中国土地退化与法律保障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年01期
2 宣海林,郑鸣;以法律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必要性[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3 萧也红;公法与私法的分类及其对现今中国之意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侯国跃;试论合同履行原则的唯一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章礼强,骆军,杨佳红;特留份:老法还可新用——对我国现行继承法遗嘱自由过度的反思[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6 郑全慈;论合同形式的法律演变──兼论《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规定[J];当代法学;1999年05期
7 刘蔚文;合同自由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8 郭明瑞;论合同自由原则──兼评一起保险合同纠纷案件[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杨连专;铁路旅客运送合同研究[J];河北法学;2004年01期
10 魏盛礼;;完全的实体权利消灭主义:我国诉讼时效效力立法的应然选择——诉讼时效基本理论的反思与我国诉讼时效立法的重新选择(之四)[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小军;遗嘱有效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李求轶;消灭时效的历史与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刘艳军;论证券欺诈诉讼[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宁立志;知识产权的竞争法限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韩光明;不动产相邻关系规则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张建文;转型时期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彪;定期租约下合同终止问题探讨[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付胜涛;信用证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法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陈君;关于违约金作为破产债权的若干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4 王运生;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探讨[D];山东大学;2007年
5 苏百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季仲;绝对无效合同的判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谭瑞明;论违约金与意思自治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徐澄;建国初十七年我国法制建设成败的理论探索[D];苏州大学;2007年
9 林铠芳;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梅利群;违约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宝印;刘照宇;;改革经济体制 提高投资效果—谈煤炭基建实行承发包合同制[J];煤炭经济研究;1982年03期
2 ;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J];建设监理;1995年01期
3 郝庆军;索赔──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J];理论探索;1996年04期
4 陈仕中;美国建筑市场与招投标管理[J];建设监理;1996年04期
5 石英;《建筑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辅导讲座(九)(初、中级,1997年版)[J];施工技术;1997年07期
6 罗一民;围绕建设工程招投标 实现合同全面管理[J];工商行政管理;1998年07期
7 务宣;《合同法》名词解释(续)[J];中国审计;1999年08期
8 ;《合同法》名词解释(续)[J];中国审计;1999年10期
9 胡向真,朱宏亮;更公平、更公正、更可操作——谈新合同法中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的新规定[J];建筑经济;1999年07期
10 王文元;全国建筑经济师考试辅导讲座《建筑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1999年版本[J];建筑知识;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树英;;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需要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操作性予以规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李旺荣;;试论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解读《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宋作江;;合同法规定工程价款优先受偿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对策[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江绚;;建设工程优先权的法律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王莉;王建平;刘厚泉;许娜;;建设工程合同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刘国林;;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之理解和适用——对《合同法》第286条的解析[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孔建会;;试论建设工程合同若干法律问题[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顾滢璐;;试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若干问题[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建岳;;建设工程合同代位权行使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树英;;运用法律手段从源头解决工程款拖欠并预防边清边欠和新的拖欠[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权利性质及其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张道云 张晓明;建设工程决算审计结论效力浅析[N];人民法院报;2000年
3 梁慧星;《合同法》第286条的权利性质及其适用[N];建筑时报;2001年
4 张道云 张晓明;工程决算审计效力究竟如何[N];建筑时报;2001年
5 李健 张庆云;依法有据 主从连带 地位明确[N];建筑时报;2001年
6 ;合同的归责原则[N];中华建筑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周芬棉;探索更规范的建设工程合同体系模式[N];法制日报;2002年
8 朱树英;谁是发包人?[N];建筑时报;2002年
9 记者 邓万祥;四川农民抢得奥运劳务大商机[N];农民日报;2002年
10 记者徐来;广告宣传资料可视为要约[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杰;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长煌;建设工程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姜荣荣;建设工程合同策划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苏勇;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实务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陈敏;建设工程合同价格调整[D];东南大学;2004年
5 朱全忠;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高印立;论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鑫磊;业主选择建设工程合同模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李刚;建设工程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张茜;建筑工程担保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江瑶;拖欠工程款法律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8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983215.html